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路径

(2020-11-25 09:04:34)
分类: 讲话
此讲稿是在省培《蒙古族中小学双语教师即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班》的讲话提纲

请个小组准备以下问题

一、对课堂教学的现状满意吗?理由是: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在课堂上是如何落实的?

三、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什么?当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什么?

四、一节好课的评价要点是什么?

一、课堂教学的现状

穿越的故事

1、教师仍然主宰课堂,导致知识“碎片化”

教师对本人的教学设计欣赏有佳,按部就班完成教学流程,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教师满堂发问,学生尽力回答,课堂教学只有预设,没有生成,学生掌握的知识“碎片化” 不可避。

2、学生小组活动低效,导致活动“形式化”

 教师似乎知道,有学生小组活动就是新课改,平时对小组建设缺乏建设,小组没有组名、组规等起码要求,教学需要活动象征性结成小组,简单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时间比较仓促,为了讨论活动而活动,活动的“形式化”不可避免。

3、学习方式没有变革,导致教学“传统化”

新课改在课堂上体现的显著特征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没有足够的时间,合作学习不会交流,探究质疑没有问题,教师讲、学生听常态,教学的“传统化” 不可避免。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党的教育方针(18大)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9
大报告对教育的论述

报告原文:

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如何培养人?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1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为把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教育部委托北师大牵头组织260位专家开始立项研究,2016913日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2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三要义

一是对政府讲要办好每所学校

二是对学校和教师讲面向全体学生

三是对学生讲要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新课改提出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6月由国家教育部颁发的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3、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新课改的关系

学科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改变课程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买土豆的故事)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一个上位概念,属于课程编制探究的内容,其它五项是属于教学实施的内容,教育目的是教育的长期目标,课程目标是中期的教育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的近期目标。

改变教学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内容: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评价: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4
、新课改的显著特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内容以定性的方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日本学习院大学文学部教授、世界在基础教育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佐腾学对学习的定义:学习是和教材的对话,和同伴的对话,和自己的对话。简练的语言,道出学习的真谛,诠释了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定义为对话是对学习主体的明示

佐腾学的学习观与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高度契合,为推进新课改提供理论支撑。
学习是对话,将教师的“威严”真正下放到与学生平等的平台上,体现教师是学习的首席,通过对话、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教育充满了情感和智慧的光芒、学生成为了能够走向社会具有主体精神的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
A
和教材对话是自主的起点

学习是一段旅程,是从即知的世界到未知世界的一段旅程,自主和教材对话即旅程的开始。

B、和同伴对话是合作的真谛

合作是旅友之间的交流,交流已知的东西并不能叫合作,充其量叫分享,交流未知的东西才是合作。

C,、和自己对话是探究的源泉。

合作形成之后,才会马上提出“该怎么办”的问题,这就是探究。探究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佐腾学的学习观与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高度契合,为推进新课改提供理论支撑。

三、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A、新课改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

1、改变课程功能:

2、改变教学过程:

3、改变课程内容:

4、改变课程评价:

5、改变课程管理:

学习方式的改变

B、课堂教学模式的稳定一般指新授课,与其他课型无关,与教学内容无关,稳定讲的教学思想的不变,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的基本不变。

C、教学活动结构框架指的是关键节点的核心内容,如出示目标、自学、交流、质疑,检测等。

D、活动程序指的是关键节点核心内容的顺序,不能把出示目标放在最后,也不能把检测发在前边。

E、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45分钟内发生的事情,课前预习和课后的拓展不在表述范围。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目标、自学、合作、质疑,检测等。

魏书生提出的“课堂教学的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四、一节好课的评价要点
1、学习目标

A、目标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科学,符合学生实际。

B、目标呈现

恰当呈现学习目标, 学生清楚明了。

2、教学内容

A、教材使用

准确把握教材,有效整合教材,并创造性使用教材。 

B、内容确定

教学重点突出,教学内容注重“三贴近”(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 )

3、教师行为

A、教学设计

教学结构设计合理,各环节衔接自然。

B、组织教学

教师主导课堂但不主宰课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有机统一。

4、学生行为

A、学习态度

具有强烈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全过程。

B、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有时间,合作学习会交流,探究问题敢质疑。
5
、教学效果

A、目标检测

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的深度和广度。

 B、学生感受

学生有一定的成功体验,学习意愿上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