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我与“三袁”的情缘》发《阅读时代》2023年第6期

我与“三袁”的情缘
二十多年前,我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的编号是1233,当时的心情激动,接着就收到公安县文联赠送的《三袁》杂志。《三袁》杂志是著名诗人藏克家先生题写的刊名,应该是当时荆州市作协对为数不多的省级以上作家协会会员的一种馈赠。《三袁》杂志一直珍藏在我的书柜里,珍藏在我的心中。
那个时候,我才知道三袁是指明代晚期的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出生于公安县长安里长安村,就是今天的孟家溪镇的三袁村。其中,袁宗道、袁中道也长眠在家乡。兄弟三人深受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李贽等人思想的影响,追求个性自由,反对伪道学对人性的束缚,在复古成风的晚明文坛独树一帜,创立了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流派“公安派”,其“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坛引领风骚数百年,其新文学思想对后世思想文化历史以至“五四”新文化运动都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当时的《三袁》杂志让我对三袁有了初步了解,这应该是我第一次与三袁结缘,在我的内心深处种下了三袁文化思想的种子,对我以后的业余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融入我的思想、我的情怀、我的文字血脉之中,还对我以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发表上千篇文学作品起到关键作用。
荆州市作协主办的《荆州文学》杂志,有个特定栏目,叫做“新性灵派”,发表的作品很有份量,而且创作文风笔法别具一格,是《荆州文学》杂志的扛鼎栏目。可见三袁的文学主张,对荆州作家的文学创作和影响也是由来已久、潜移默化多年。荆州文学创作的繁荣,荆州作家的成长,是三袁文化传播的最大受益者,称得上是良师益友。
再次与三袁结缘,是今年初文友推荐进入新成立的“荆州市三袁文化协会”当义工。四月五日,协会组织部分会员赴公安县孟家溪镇三袁故里,开展清明节祭祀三袁和采风活动,目的是追思先贤,传承性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三袁文化不断发扬光大,激励后人奋发向上。上午十时,本来是细雨霏霏的天气,突然之间雨过天晴,艳阳高照,袁宗道、袁中道陵墓旁苍松翠柏,肃静典雅,怀着虔诚之情的参祭人员,整齐列队,肃立在袁宗道、袁中道墓前,献花篮、供祭品、诵祭文、诵读三袁经典诗文。
我默默地站在先贤墓前,脑海里穿过时空,仿佛看见三袁在那个复古之风盛行的年代,逆流而上,明确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风气,大胆强调文章“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的性灵之说。正是三袁力挽狂澜,拯救风雨飘摇的明晚文坛,承受非常大的阻力,不惧世俗的眼光,从自我做起,让作家的个性得到极致表现,使诗文的真情得到充分流露。
眼前的三袁墓是丰碑,是象征追求个性写作的风向标。我深刻地体会,当今任何一位从事文学创作的人,都应该知道三袁,了解三袁,敬佩三袁。三袁在荆州这块人杰地灵的沃壤上出生,留给我们的文学主张不仅是我们子孙后代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源远流长的文化瑰宝。三袁不仅仅是湖北省公安县的光荣和骄傲,而且,他们的成就应该是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四百多年发展、演绎、传承,积累的瑰丽多彩的文明硕果。三袁文化的核心精神“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蕴含的开拓创新、海纳百川的思想精髓,打破固定创作格式的束缚,让文学创作依凭自己真实而独特的性情,用通俗直白的语言,尽兴尽意地抒发情感,让作品的力量能够打动人心,这些都闪烁着普遍性真理的光芒,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文学创作的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得更加丰富,充满了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特征。
想想自己,业余写作四十年的探索,深受三袁文学思想影响,作品一方面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都是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最感人的东西,最记忆犹新的东西。因为写最熟悉的东西,才会有话说。写自己最感人及难忘的东西,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才会让自己感动也感动别人。另一方面,作品追求构思新颖、立意深远、篇幅短小、以小见大,就像幽深壑谷、起伏峰峦,给人以新、奇、美的感觉,引人探胜访幽,别有洞天。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人民政府:李国新
邮箱:lgx863421@163.com
qq:52020070
邮政编码:434010
电话:13972380422
1、中国建设银行(李国新):6217 0026 6000 6732 021
2、湖北荆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岑河支行(李国新)卡号6210134092705888
3、中国工商银行
湖北荆州恒生支行(李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