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析: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的客观原因

(2011-11-02 07:37:07)
标签:

原创

历史

三国

文化

军事

分类: 飞刀评三国

三国篇  第三十二 后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为明代杨慎所作,行文甚为豪迈、悲怆,其中既有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与孤独,又含高山隐士对于世名俗利的澹泊和轻视。一切英世伟业的消逝都如同滚滚长江一样,奔流东逝不可抗拒。全篇句句在写三国,却又无一字真正谈到三国,而是借助景物直抒胸臆,增添了诗词的历史厚重感,同时作者高远开阔的意境也在这宁静的气氛中得以充分地表现,堪称“咏史佳作、千古名篇”。

飞刀此次评论三国历史,共写有文章三十余篇,内容涵盖了“群雄逐鹿”、“袁曹争雄”、“际会荆州”、“三足鼎立”、“重归一统”五大部分,但是涉及从“三国鼎立”至“重归一统”这五十多年的只有两三篇,这是为什么呢?从客观上讲,“三国鼎立”是一种无耐之举,三者任何一方短期内都无力再去打破这一力量平衡,鼎立局面实质上是魏、蜀、吴三方心理默契和战略妥协的外在表现。因此,此段历史真正的精彩之处并不在于鼎立本身,而是在于形成这一均势的历史条件与缘由,“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正是三分天下的直接原因。南宋诗人陆游《剑南诗稿》中讲“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城濮之役”的始末及其对后世兵学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