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尊王攘夷,春秋首霸

(2009-12-02 07:59:07)
标签:

原创

历史

春秋

文化

军事

分类: 飞刀评春秋
齐桓公在得位于齐之后,启用管仲为相,选贤任能,强武备、重农商,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助燕以败山戎,援邢救卫,阻狄族于中原之外,更率华夏诸国南下伐楚,与之会盟于召陵而还,一扫华夏多年之郁闷。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之下,外攘夷狄,内安周室,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终于成为了举世公认的霸主。
桓公之所以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具有其时代的必然性和策略正确性的。首先,随着周平王东迁,周室势力日益减弱,特别是“襦葛之战”之后,天子威信扫地,号令难出周境,各路诸侯亦守土自强,相互征伐,鲜来朝奉。外族夷狄乘虚入寇,不仅烧杀抢掠,而且侵占华夏大片的土地。据《春秋公羊传》记载,当时“南夷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可见在夷狄的逼迫之下,中原各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打击,被挤压在狭长的黄河两岸,周王暗弱,华夏族的荣辱存亡命悬一线。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管仲大胆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政治主张,通过会盟诸侯共辅周室,充当中原各国抵御夷狄入侵的保护伞和诸侯间利益纷争的调停人,使齐国的崛起非但没有像郑国那样引起周王与各诸侯的反感和抵制,反而却受到了中原各国的信任和拥护,为自己赢得了极高的声望。其次,齐国地处山东半岛北部,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本有霸业之资。且在管仲的新政下,齐国销山为钱、煮海为盐,绝其一利以通天下,百商云集,府库充盈。有了强大的物质和军事基础,使得桓公的图霸大业不再是纸上谈兵。其三,管仲清楚地意识到当时强于齐者甚众,南有荆楚,西有秦晋,因此其在图霸的道路上并没有好大喜功,而是采取了“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的策略,首先争取周边小国的支持和拥护,进而通过“奉天予以令诸侯,内尊王室,外攘四夷。衰弱者扶之,强横者抑之,昏乱不共命者,率诸侯讨之”的方式,渐进地发展齐国的势力和影响力,最终使得列国之内,海内诸侯,皆慕桓公之盛德,仰齐国之大公,相率而来朝。其四,在礼崩乐坏的春秋乱世,桓公格外注重信用的保持,无论国邦大小,一视同仁,对于承诺则言出必行;对于请求更是有求必应,使得齐国名声鹊起,鹤立于诸侯。
春秋乱世,周室衰微,中原民众正是希望能有人挺身而出,护佑众生免受夷难之苦,桓公正是合理的利用的齐国自身实力和外夷入侵的这个有利时机,因势利导,会盟诸侯,安定王室,征伐夷狄,取信天下,才迅速地实现了齐国的崛起,成就霸业,独领群雄。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桓公兼而有之,怎能不霸呀?

尊王攘夷,春秋首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