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形格势禁

(2009-05-20 07:34:41)
标签:

原创

历史

韩信

文化

军事

分类: 飞刀评韩信

韩信在击灭魏王豹后,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因为他深深地知道项羽英武果敢,楚军骁勇善战,绝非魏王豹和魏军所能比拟的,汉军虽有破魏之胜,但与楚军相较仍不免处于下风。因而,韩信认为与楚以力相搏,不如以势困之,故向刘邦提出了“分兵三万,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策略。

韩信此计意在分兵北上,若一举击灭赵、燕、齐三国,既可发展自身的势力,又可扩充兵员给养,同时也可在态势上对楚军形成合围之势。这可以说是一个抢占先手的强制招法,楚军此时不得不应。而由于扼守荥阳-成皋一线的汉军刘邦部的存在,楚军又不能盲目北上,与韩信争锋于燕赵之间,其原因在于一旦楚军北上,据守于天下心腹之地的刘邦部必然乘势东进,引兵绝其粮道,断其归路。若真如此,形势对于楚军则是大大的不利。项羽也看出了形势的严峻,如令汉军韩信部做大,很可能会使自己处于以孤楚对抗天下之境地,但由于汉军采取的奇正分兵、迂回包抄的策略,使得楚军形格势禁,一时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得举全楚之力强攻荥阳进行搏杀,力图击破汉军主力,擒贼擒王,使得各路汉军不战自乱。然而,项羽此举正中汉军下怀,刘邦依托荥阳、成皋之险,敖仓之粮,与楚军展开拉锯战,拖住楚军。这样汉军一来可以依仗地利最大限度的消耗楚军的实力,使其士气消沉;二来也为北上的韩信部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从而为汉军最终实现对楚军的战略合围提供了条件。由此可见,韩信在楚汉争霸的谋算中业已胜出项羽一筹,此后项羽处处受制,楚军兵力亦不得伸展。

汉军这种强大的军事态势,正是由于韩信巧妙的奇正分兵而形成的,但这种分兵并不是随意的,是有讲究的。中国象棋中有一句名言“车正永无沉底月”,说的就是单车对车炮残局中,单车只要能抢先占据中线,车炮方就没有“沉底月”的杀法,虽有子粒优势,但终无法取胜。博弈如搏战,可见兵力的分布位置与出动时机对于战局的发展是何等的重要。如果韩信分兵南下荆楚,以袭楚军后方,虽也对其产生一定的威胁,但楚军也不难应对。楚军完全可以置汉军刘邦部而不顾,在楚地与韩信部决战,这样无论刘邦部参不参战,其固有的地利优势都没有发挥出来。一旦楚军获胜,进而分兵攻取关中,刘邦则失王业之基。因此,韩信此次奇正分兵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赵、燕、齐三地本不是楚军之虚,然而由于荥阳-成皋刘邦部的存在,就变成楚军的空虚之处了。真可谓千古高手不过于化敌之实为彼之虚。此外,如果军队分兵过早,就容易暴露我方军事行动的真实意图,易遭对手分隔包围各个击破;而军队分兵过迟,又可能会使我方坐失良机,不利于兵力的展开。因此,“兵善其位,动善其时,奇正分合,运兵取势”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军事指挥者水平的直接体现。

本文中我们多次提到“势”这个词,那么“势”究竟是什么呢?自古兵家众说纷纭,飞刀认为:势是军事领域的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其含义是指军事指挥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运用自身军事实力,通过改变己方正兵与奇兵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和运动,从而造成有力的态势和强大的冲击力。往往我方军事行动的主动性越强,对敌方产生的牵制力越大,我方的变化越紧凑且越具有张力,则产生的势也就越强。而强大的“势”可以在牵制和打击对手军事实力的同时,摧毁其作战的信心与意志,有助于我方彻底战胜对手,取得最终的胜利。

 

形格势禁    

 

PS:“形格势禁”,已于2009年5月21日,经“草根博缘”圈子推荐至草根名博首页“草根大讲堂”栏目,飞刀在此感谢圈子、圈主和管理员姐姐的推荐与指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奔袭大梁
后一篇:心战井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