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八年级学生特点

(2017-11-21 09:44:45)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育教学
原文地址:八年级学生特点作者:czes712

学生经历了七年级,熟悉了学校环境,熟悉了同学和老师,也熟悉了初中学习的模式,于是八年级的学生就不会再像七年级那样“听话”了,而对于老师和家长而言,八年级是个艰苦期,而对于孩子自身而言也将是整个初中三年的“危险期”。大体八年级的学生会有如下特征:

一、慢慢地成熟了

随着生理心理的成长,这个阶段的孩子慢慢地成熟起来了,表现为不是特别愿意和家长亲近了,话也少了,首先,他们的自尊心,独立意识急剧增强,很多事情不愿遵从父母和师长的教导,喜欢另辟蹊径,但有时自己的行为得不到美好的结果或者得不到他人的认可,于是情绪波动特别大,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叛逆期”。其次,学生进入青春期,一些好奇心和探究欲会让他们关注异性,或者对异性有好感。

二、慢慢地迷惘了

七年级带着一种好奇和憧憬进入初中,孩子往往会充满激情,向往能超越自我。经过一年的学习,孩子们对自己有了认识,慢慢地理性了,而离冲刺的九年级又似乎远了一点,于是在这个阶段孩子就容易迷失自己而随波逐流了,或者学习反而成了副业,而把精力投注到了一些所谓的爱好上了。

三、慢慢地分化了

八年级的学科知识是较七年级而言,是一个质的飞跃,难度加深了,知识容量也加大了,随着新课程物理的增加,对于有些孩子会是一个机遇,尤其是一些男孩,或许仅凭死记硬背的内容少了,需要动脑思考的内容多了,有部分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于是学习的热情也就慢慢地高起来了,如果一次的综合考试因为物理学科将自己的综合实力得以提升的话,那他的学习就慢慢地朝着好的势头发展了;相反,有一部分学生因为七年级的基础没有打扎实,而新学的学科又似乎提不起兴趣,渐渐地上课听不懂了,学习感觉吃力了,于是就破罐破摔了,作业不做了,上课不听了,更加不愿意付出努力了。班级里两级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对于以上的情况,作为老师和家长思想上必须非常重视,但也不必太过担心,只需投注非常多的精力和心思,帮助我们的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时期。

一、缓解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争取孩子的最大信任

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比较敏感,也比较在乎别人的看法,老师和家长就应该格外呵护好孩子的自尊心,把他们当大人看待,可以考虑他们的建议,做法和感受,我认为在生活方面等非原则性地问题上,不妨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尝试一下,哪怕错了,哪怕失败了,让孩子感受到大人对他的尊重,同时在尝试的过程中也能自我批评,反之,下次碰到类似的问题,他会更愿意听取大人的意见了。当他觉得在有些方面他能自己做主,那他也就不会特别反感家长的教导了。当他遇到困难时,家长也不必一味地指责,而是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受委屈的人,很少去反省自己有什么过错,而被感动的人则更容易自省”。但家长也不可走了极端,一味地迁就,无原则地迁就迎来的不是孩子的信任,而是孩子的堕落。有些家长为了和孩子搞好关系,不惜帮着孩子欺骗老师或者隐瞒一些情况。

二、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

枯燥的学习会给孩子带来烦闷的心情,一次次考试的压力也会让孩子造成心理压抑,因此家长不必对于学业反复空洞的说教,在孩子业余时间适当的增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例如亲子活动啊,一些社会活动啊,或者一些孩子喜欢的兴趣爱好的培养等等,一味地要求学习,每时每刻都在念叨学习,试想如果是成人也不喜欢这样,更何况是热情好动的孩子呢。

三、及时和老师沟通,形成合力

孩子在老师面前和家长面前有时是不一样的,对于老师,孩子还是愿意把自己美好的一面表现出来,或者回避一些老师不喜欢的行为等;但对于自己的父母,孩子的警惕心就少了点,因此父母能更容易发现孩子的一些异常情况,现在有些父母会这样对孩子说:“这次我不告诉老师,下次我就要告诉了。”这话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了,感觉像是在帮班主任老师管教孩子,对于孩子出现的异常情况,作为家长应该及时和老师沟通,让老师一起来关注,对于不同的情况,班主任老师会采用不同的方式的,比如留心观察,及时沟通,或者旁敲侧击等等,切不可等情况到了一定程度了,才想到和老师沟通,或者等老师发现异常时,往往会错过了教育的好时机。

四、调整好自身的心态

对于孩子容易波动的情绪,家长也可以让孩子适度地发泄一下,而不必对孩子斤斤计较。对于孩子出现的情况,也不必大惊小怪,一惊一乍的,有时以孩子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就反而没有那么严重了,例如对于异性的好感,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作为家长不必上来就认为“早恋”,而是适时地给予引导,让孩子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现象,但应该正确处理而已,过度的强调,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对于孩子的错误,有时是需要冷处理的,我们有的家长喜欢有问题就教育批评一顿,似乎心理上满足了,认为自己尽责了,但往往效果很差,有时是需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思考,积极寻求方法解决问题。孩子的“危险期”,往往是家长的“伤心期”,家长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比较平和的心态去积极面对,这才是上策。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