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春的城市有没有“叫春”的思想?

标签:
宜春雷人广告叫春歧义本意主管领导美名俗语宜春杂谈 |
分类: 杂议杂评 |
江西省宜春市在其旅游政务网上打出一句网友称之为“雷人”的广告: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如图)——广告一打出,立即遭到网友的嘲讽与讨伐,宜春市政府最终也不得不撤下了这个广告。原因很简单:“叫春”这个词源自于“猫儿叫春”、“母猫叫春”等跟猫发情相关的事物,引申以后泛指成了性爱中的一种“不雅”的方式。难怪很多网友要斥之为低俗、脑残的广告。有的聪明的网友说,其实,这个广告本意是说“一座叫做春的城市”,只是少写了一个字而已。——如果没有俗语里“叫春”意思,仅仅是“叫做春的城市”的话,宜春市倒真的被网民骂得很冤枉。那么,宜春这座“叫做春”的城市打出的广告里,有没有“叫春”的思想呢?
很明显,这个广告语是经过精心策划过的,宜春市政府或者早就知道了网友会讨伐,早就想好了放上几天就撤下的!如果仅仅是“叫做春的城市”的意思,宜春政务网上打的广告必然是经过几次审批的,漏掉一个字的错误基本上不可能发生!之所以要用“叫春的城市”,其实是一语双关——政府的解释或对公众的说明上肯定是“叫做春的城市”,这样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暗中,人人尽知的俗语说法就算宜春政府的人再孤陋寡闻再纯洁无瑕也不可能不知道的。打这个广告,就是要让人们产生习惯上的“理解错误”,就是要让人们一下子就想到“叫春”的思想来制造轰动效应!相声段子里经常用这样的歧义方式来制造笑料,而近年来的很多广告也早就用了这样的方式:比如把“斯达舒”叫做“四大叔”等等。因此,这个广告本来就是希望人们往“叫春”的思想上去靠,得到了歧义后再产生争议,宜春也就一夜成名了!
其次,从策划的角度看,宜春的这个广告无疑获得了成功!
从策划的角度上说,这个策划无疑是很成功的。以笔者本人为例,由于去江西的次数不多,如果不是这次的新闻,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江西有个宜春的城市,至少现在也不会去翻看它的旅游证务网!宜春市用一个简单的“歧义”方式,成功地制造了网络热点,让宜春一夜成名,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宜春。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宜春市撤没撤下这句广告都没什么大碍了,“叫春”广告的目的已经达到!有网友说这样出名是“臭名昭著”而不是“美名远扬”,这样的观点也有偏颇之处。如果说连关注也没有,连名字也不能让别人记住,再好的广告也没有用。“臭名”和“美名”的距离本来就一线之间,尽管“叫春”的俗义很“低级趣味”,但宜春市利用这点让宜春出名引起关注却也不是什么太丑恶的事,不管什么方式,人们记住了宜春,下一步再进行“高尚一点”的引导不是比人们连名字也不知道的要强百倍吗?毕竟,宜春的本意是“叫做春”,只不过借用了“叫春”的歧义思想而已。中国的广告对“性”方面的管制是很严的,众人都知道“洁尔阴”是做什么的,但广告不也只能找个明星来大叫“洗洗更健康”吗?从策划的角度上讲,宜春的这条广告想要达到的目的已经达到,至少,它们是刻意“雷人”的,雷出了效果!
第三,宜春的“叫春”广告,最大的问题只是用错了地方!
我相信,从宜春城府的本意来说,有误导人们住“叫春”思想上靠的动机,却没有要制造“叫春”思想“装扮”宜春的想法!在宜春的旅游政务网上虽然有着许多把宜春的风光景色和“爱情”相接轨的宣传——例如:“爱我,就带我到明月山”等等宣传用语——但甭管这种生拉硬扯是否牵强,宜春把风景旅游还是当成了一种品位较高的“爱情”层面上的东西去运作的,而跟很低俗的“叫春”思想没有关系。宜春的“叫春”广告,只是用歧义来故意吸引眼球的。虽然宜春的广告策划目的达到了,但却也有极大的失误,那就是它们把广告放错了地方!
宜春市的政务旅游网说到底还是政府形象的窗口。宜春的“叫春”广告尽管有成功的策划思想,但它毕竟是有引导人们往“低俗的”思想上靠的动机的。把这样一个很刻意地用歧义做文章的广告公然放到政务网上,那就有了政府引导网民往歧义上想的嫌疑。宜春市政府之所以要制造热点就是要发展当地旅游,就是要人们关注宜春。可在中国,这样一次“低俗歧义”的引导很容易让人们把枪口对准政府,而在政务网上打出来,无疑会让想让宜春发展的政府官员们成为目标!如果因为这个原因,让想办事又精心策划的宜春政府官员受到影响,不得不离开岗位的话,倒可惜了他们为宜春发展精心策划的良苦用心!
雕心流云认为,宜春的这个广告倘放在一个非官方的宣传网站上或宣传渠道上更为合适。从商业(宣传)策划的角度来说,这句广告语是成功的,在非官方渠道上再怎么发布也没有问题,而且从广告语的特征来看,就算放在非官方的发布渠道上也会有火爆的效果,而且发放时间还会相对长久。可宜春市却把它放到了官方的政务网上,这一下,政府和引导“低俗”和“性”的思想关联到了一起,问题也就大了起来了……
不知道宜春市的政府会不会因为此事受到处罚,主管旅游的官员会不会因此而换岗?从宜春市旅游的发展角度出发,笔者倒真愿意为这个事件的主管领导说一句好话:这样的一次成功的宣传策划,至少说明了两点:其一是主管官员至少是为了宜春的旅游发展用心想了办法的;其二是主管官员至少找到有效的宣传手段并在实施了。如果,主管领导把这句广告放在政务网上是因为想到放到非官方渠道上没有放在政务网上有轰动效应的话,那这些领导岂不是还在内心中还有着“牺牲我一个,幸福宜春人”的高尚思想?
从宜春市发展旅游的角度出发,“叫春”的思想会不会制约了叫春的城市的新发展呢?——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