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煤老板转型,“煤意识”制约转型!

(2009-09-22 04:56:25)
标签:

山西

煤老板

转型

3000亿资金

理财意识

科技

杂谈

分类: 杂议杂评

 

山西的煤老板终于要为出路担忧了!在“山西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洗牌机遇,断然终结‘小煤矿’时代,大步推进‘大煤炭经济’”的措施下,手中大约有3000亿元的资金的山西各地煤老板不得不“被迫”转型。本来,“手中有钱,心中不慌”,媒老板握有大笔赚来的资金,照理在任何行业都可以有投资的前景,可笔者认为,煤老板的转型不但不会一帆风顺,反而更多的人会在市场中无情地被摧垮!而其原因,正是因为煤老板们常年因“小煤矿”经济形成的一种狭隘的“煤老板意识”在制约着他们的转型成功!

 

1、 煤老板极少有资格能称之为企业家!

    在过去的小煤矿时代,,本小利大的“小煤矿”属于粗放式管理,技术含量不高。煤老板们批下煤矿,招集一批工人深挖采集便可以衣食无忧。从经营的角度看,煤老板们原是无需动用太多脑力和管理便可坐享其成的。因此,大多数的煤老板文化知识背景和经营素质都比较低,也绝对地称不上企业家。而如今面临转型后,等于将他们推到了一个新的领域和新的市场,他们在管理和经营上的劣势便暴露无疑。一些小煤矿老板,甚至连公司的架构都一片空白,你怎么能期望他们能有效地利用手中的资金发展一个新的企业?

 

2、 嚣张跋扈的性格制约了煤老板引进人才!

    本来,如果办企业的经验不足,原是可以利用引进人才弥补不足的,可糟糕的是,由于多年来“钱来得容易”的现实影响,许多煤老板形成了嚣张跋扈的性格,目空一切的他们根本不会容忍有人爬到他们头上。而如今面临转型,多数的煤老板的新领域只怕很难信任和引进大量的公司核心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因为在他们的意识时,所有为他们打工的人都必须是听话服从的矿工式人才,而多年的小煤矿经营思想也不会让他们轻易将企业交付给“外人”来打理。在这种性格和意识下,很多的人才只怕都会对煤老板的新企业望而却步,而即使被网络来的人才也有可能陷入到“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古老真理中去。管理和意识落后,又无法有效地引进人才,这样的企业是什么样的,想必大家都能猜想得出。

 

3、 科技之路受制于糟糕的理财意识。

还记得不久前有一位煤老板结婚时那令人震惊的奢华场面吗?这根本就不是单一的现象,而是煤老板阶层很普遍的一种行为。由于小煤矿经济的特点,煤老板们的心态都是一种暴发户的心态,喜欢讲场面、讲面子、讲外表,而真正该投入的地方却往往吝啬有加。其实,这次转型的被逼本身就说明了煤老板们的理财意味是很落后的,如果他们具备很强的理财观念的话,很多手握重金的煤老板在很多年前可就以主动地尝试多领域发展和壮大,但他们偏偏要等到了如今的被动转型。

要命的是,煤老板们根本就没有意识了他们这次转型在考验着他们的意识和理财。据报道,不少煤老板转型对高效农业、园区农业、生态农业等现代农业形态兴趣浓厚;也有煤老板到省科技厅和科技协会咨询,寻找投资高新技术的项目;而一些煤老板则进入了小额金融领域。——这些行业,多数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这些行业的投入,更多的资金应当投给技术、人才、管理和市场运作上去,但事实上,大量的煤老板的眼光还是不可避免地放到了规模、厂房、面积、公关等等含有极高面子工程成分的地方。很多的煤老板在转型数年后就出现了厂房和设备闲置,市场业务拓展不开的尴尬中去,这不能说不是一种意识和理财上的完全失败!

 

凭心而论,笔者也有一些煤老板的朋友,从思想上也绝没有看不起煤老板的意思。但因为多年的环境因素的影响,煤老板们形成了固有的“煤意识”却是不争的事实。本来,利用经济危机时毅然地转型是一个良好的机会,而手握着3000个亿的山西煤老板们也有机会创造一个新的天地。然而,这种多年形成的“煤意识”不但会制约着他们的转型,更会在其后的经营过程中制约着他们的发展,损耗着他们的投入。也许,做了多年财大气粗的人后,煤老板们是该改变一下他们落后的“煤意识”的时候了。

 

                                                         2009-9-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