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王刚为什么一直不断接戏的内幕(图)

标签:
赵忠祥王刚《零点锋云》收藏娱乐 |
分类: 影视娱乐 |
以演“和珅”名闻中国的影视大腕王刚本身年纪很大了,却一直在拼命地接戏,还辛苦地去做主持人。近日,赵忠祥在湖南卫视的《零点锋云》栏目中爆料称:王刚喜欢收藏,但是钱不够,就只能拼命拍戏,把演艺报酬什么的直接寄到古董商那儿,再去提货……云云。
王刚演戏是为了古董?——这倒真成了个中国式的悲情剧本了。不知道 赵老师这样是不是真的就为了印证他关于“不懂收藏的名人就是伪名人”的观点,倘若是,那么赵老师就明白的成了一位“不懂收藏”的“伪名人”了!
1、收藏是靠钱堆集的吗?
上个月我到云南的水富县去,那里有很多的奇石的收藏爱好者们几十年如一日到长江边去收集石头,最终成了奇石的收藏专家——其实这里面印证了一个收藏的道理,收藏的精髓是在于用各种办法、智力、精力和财力去鉴赏、收藏每一个值得挖掘和珍藏的东西,绝对不仅止是靠钱来买卖!类和氏壁那样的举世珍品,倘若就是和氏买来的一个现成货,我想之后绝对不会成为“怒发冲冠”般的价值连城效应!赵老师把一个真名人的头衔加在了收藏之上,其实背后无外乎传递了一个“只有名人才玩得起收藏”的伪收藏概念,那么,倘若不是王刚那样有市场,可以“拼命接戏”的有钱名人,是不是就没有资格玩收藏、不懂收藏了呢?收藏是用钱来堆集的吗?
2、演戏是为了收藏,还是收藏是为了演戏?
我不知道赵老师举这个例子是在褒王刚还是贬王刚。
倘若是褒,那王刚不惜智力、精力的拼命演戏,却将挣来的钱一骨脑地“送”去给古董商们不能不说是一个绝对的“收藏痴”,不知道他当年在说评书时、在演戏的钱还要养家糊口时是不是也如此的痴迷收藏?如果演戏就是为了收藏,那么演员和经纪人在谈片酬时倒可以加上为了收藏鞠躬尽瘁这样的堂而皇之的理由了!中国那么多的演艺队伍岂不是要为了收藏而活着?
倘若是贬,那么王刚同志就理应受到批评,他为了当一个影视名人去收藏,因为要成一个赵老师观点中的真名人,所以为了收藏不停的演戏?古时候把演戏的定为下九流,那这收藏倒真可以为了反封建的声音拔高戏子的身份了!可这样的话,王刚作为一个演员,还能对得起自己所属的职业吗?
把收藏和演戏挂上钩,无论你是不是名人,都是对演艺的一种贬低,对收藏的一种刻意地拔高!这样的类比是不可取的——更何况赵老师本人也是电视人!
3、收藏界该为赵老师发个大奖!
从这个意义上讲,赵老师真的为收藏界长了脸,争了光,收藏界真要给赵老师发一个大奖才是!收藏之于名人之上,需要给真名人颁发证书。中国的名人想来不止有演艺名人的,商界名人?政界名人?文化名人?……假设这些名人都是有钱的,但时下的中国还有许多“名人”的:卖烧饼的帅哥是网络名人、穷困山区的孩子是新闻名人、抗震抢险的英雄是公众名人——这些名人大多是没有条件“拼命接戏”赚大钱来收藏的!他们怎么办?是不是真正的“名人”呢?
我个人认为,倘真象赵老师说的那样,王刚倒真不该用“和珅”来换古董的,收藏在心,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平和的收藏过程或者更能体现收藏的价值!当年和珅不就是利用官位权势来进行“收藏”,最终身败名裂的吗?王刚演和珅,可千万别象和珅一样“利用”演戏来收藏!
突然间想起了红楼梦里的“好了”歌的一段: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倘把金银换成了古董,这句歌词倒成了赵老师理论中的一个写照了!不知道《零点锋云》栏目会不会因为赵老师的理论让更多的名人用身心去换古董,但因为这个收藏和名人的话题,让我明白一个道理:用收藏来作为恒量名人的标准不可取!这不仅伤害了收藏的本身,也伤害了名人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本身!
200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