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第一节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 第二节
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 第三节 技术训练常用方法 第四节 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第五节运动技术评价
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教学任务与要求:了解运动技术及其影响因素;正确理解运动技术训练的含义和结构;
掌握各种技术训练的方法在实践中的正确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什么是运动技术和运动技术能力?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有哪些?技术训练方法有哪些。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在训练实践中正确应用。
教学步骤
第一节 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
一、运动技术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一)定义
运动技术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各个运动项目的各种动作,都有着符合人体运动力学基本原理的标准技术及规范的技术要求;但对每名运动员来说,又必须依据个体的生理学特点,选择和掌握具有个人特征的运动技术,才能更为有效地参与运动竞技。
(二)基本特征
1、运动技术与体育动作的不可分割性
2、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性
3、运动技术相对稳定与即时应变的统一性
4、运动技术的个体差异性
二、运动技术原理
不同项目的运动技术,须全部或部分服从以下科学原理。
(一)生物学原理
1、生理学原理
目前一般认为,运动技术形成的生理机制,是运动条件反射暂时性神经联系,是以大脑
皮质运动为基础的,因此,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的生理学本质就是建立运动条件反射。
2、生物力学原理
运动生物力学认为,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就是以下基本要素合理适宜匹配的结果,
即:身体姿位,关节角度;身体及肢体的位移、运动时间、速度及加速度;用力大小及方向,
用力的稳定性及动态力的变化速率;人体各环节的相互配合形式与方式;增大动力的利用率
及减少阻力的技巧。
(二)心理学原理
运动技术的心理学机制,目前已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如运动技术学习与形成所需要的心
理能力等,认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表象的形成与运用都对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有着重要的
作用。
(三)社会学原理
运动技术服从的社会学原理主要是美学原理。“运动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技术美、
动作美。在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类项群技术训练中,对技术美的要求尤为严格。
三、动作要素与技术结构
(一)动作要素
动作要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和动作
节奏等。
1、身体姿势
指在动作过程中,身体或身体各部分所处的状态及身体各部位在空间所处的位置关系。
可分为开始姿势、动作进行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
2、动作轨迹
指在做动作时,身体或身体某部分所移动的路线。包括轨迹形状(直线、曲线、弧线等)、
轨迹方向(前后、左右、上下六个基本方向及各种旋转与环绕等)和轨迹幅度(长度、角度)。
3、动作时间
指完成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包括完成动作的总时间(完成动作所需的全部时间)和各个部
分的操作时间(完成动作的某一环节所需要的时间)。
4、动作速度
指在单位时间里身体或身体某部分移动的距离。包括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初速度、
末速度、角速度和加速度等。
5、动作力量
指在完成动作时,身体或身体某部分克服阻力所用力的大小,是人体内力和外力相互作
用的结果。
6、动作速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