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百万分析师 
说起杨百万,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是在上海。如若是股民,似就没不对其刮目相看、津津乐道的。说他是中国证券界的传奇人物,一点不为过。
吾非股民,不然的话,交到这样一位好友,恐多少会占到点光什么的。可惜,吾不是。
正确的说,吾早就不是股民了。不仅股民证束之高阁,账户清盘也近20年,
此生亦不会再“重操旧业”。倒不是在股市受重创。相反,因谢丽娟副市长主政沪上教育时,采取惠教倾斜措施,令吾等在股市还赚过不大不小一笔。主要是夫妇双方同时领悟到:只要股票一进门,家庭的太平日子就不复存在了,得不赏失。再说吾等教工之家,生活无忧、手头足矣,何苦去自找没趣,是不是?
既然如此,那么,怎么会平白无故地加杨百万分析师做好友呢?
吾之结交好友,无非两种情况:一是博友邀请,盛情难却;二是博友关注,而己方关注又达上限,无法回加关注,才只能加其为好友,而不至于拂人美意。对话框中的措辞是统一格式:“关注已满,若不介意,直接加好友如何?”(针对女性)
;“关注已满,直接加好友如何?”(针对男性), 杨百万分析师自然属于后者。
情况是这样的。
早在去年九月份(2015.9.23),偶而发现杨百万分析师给我发来纸条云:“非常喜欢你的文字,希望你能继续写下去”(见P1、P2),前后似有两次。
吾有个不太好的习惯,就是只做到关心网友的来访并及时回访,其他就不太在意了(包括网友的回复、留言、纸条、喜欢等)。故对其纸条并没有回复。
后来(2016.3.4),又发现杨百万分析师收藏了我的《今春所见三处早樱》博文(见P2、P3)。吾这里亦没有回应。
直到发现杨百万分析师关注我,我才有所反应,便如前法炮制,一视同仁,加其为好友。不然,是否显得太不近人意了?
承蒙不弃,杨百万分析师对此应允确认了(见P5、P6、P7)。
待到吾想写这篇文字,回过头来想拍下相关过程,以资佐证时,却只找见P1、P2、P3、P4、P5这五条信息,再也找不到其关注我的那条消息。恐因时效关系所致,连“全部消息”里也已没有这一条消息。不过,事实如此,也无关紧要了。再则,写此小文无非仅为记趣,不是笔墨官司,纠结大可不必,不是吗?
在此,顺向新浪博客好友杨百万分析师致意。
早在去年九月份(2015.9.23),偶然发现杨百万分析师给我发来纸条云:“非常喜欢你的文字,希望你能继续写去”(见P1、P2),前后似有两次:
P1 ——
杨百万分析师发给吾的纸条:“非常喜欢你的文字,希望你能继续写下去。”

P2 ——
杨百万分析师发给吾的纸条之二:“非常喜欢你的文字,希望你能继续写下去。”
吾有个不太好的习惯,就是只做到关心网友的来访并及时回访,其他就不太在意了(包括网友的回复、留言、纸条、喜欢等)。故对其纸条并没有回复。
后来(2016.3.4),又发现杨百万分析师收藏了我的《今春所见三处早樱》博文(见P2、P3)。吾这里亦没有回应:
直到发现杨百万分析师关注我,我才有所反应,便如前法炮制,一视同仁,加其为好友。不然,是否显得太不近人意了?
承蒙不弃,杨百万分析师对此应允确认了(见P5、P6、P7):
P5—— 杨百万分析师接受我好友邀请的信息。
待到吾想写这篇文字,回过头来想拍下相关过程,以资佐证时,却只找见P1、P2、P3、P4、P5这五条信息,再也找不到其关注我的那条消息。恐因时效关系所致,连“全部消息”里也已没有这一条消息。不过,事实如此,也无关紧要了。再则,写此小文无非仅为记趣,不是笔墨官司,纠结大可不必,不是吗?
在此,顺向杨百万分析师致意。

P6

P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