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富不过三代”的现实意义
(2009-06-20 10:07:39)
标签:
杂谈孔子老子孟子墨子 |
分类: 译文诗作 |
老古话亦称谚语、俗话,是经过世世代代民间传唱验证,而流传下来的中华文明瑰宝。别看其不登大雅之堂,然而在对事物本来面貌(本质)的揭示上,却往往屡试不爽,极富朴素的民间哲理。
毋庸置疑,“富不过三代”亦是其中的精华之一。
历史上,除了皇帝(严格意义上不成立),中国只有孔子能真正实现传宗接代的愿望(迄今为止),孔家至今76代。这是因为,孔子受到历代统治阶级的推崇和利用,才得以享受这样的待遇。然而,仅仅独此一家,别无分店。连老子、孟子、墨子、韩非子都没能沾上边。
由于改朝换代、政治更迭、战乱、天灾、人祸等等原因,人们世代传宗接代的愿望和行为,本来就已很难实现。加之父辈的言传身教不到位,子孙后代的不思进取和堕落等等多方面原因,使得传宗接代这一传统“系统工程”更是难上加难。一般人想超越三代都难。
现在,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国策,除非你有男女都一样的观念,不然“传宗接代系统工程”的难度又提升了若干百分比。
自古以来,传宗接代就受制于下面这样的怪圈而不能自拔:
一代俭,二代奢,三代靡;
一代创业,二代守成,三代败落;
一代而终实不多,二代而亡实不少,三代而止实不罕。
“富不过三代”几乎成为至理名言,而常常让人们以此引以为戒。
以至于人们便常常会自嘲地说:
——30年河东,30年河西。
——笑到最后,笑得最好。
——不争一朝之长短。
现在,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国策,除非你有男女都一样的观念,不然“传宗接代系统工程”的难度又提升了若干百分比。
但是,不知是否有人注意到,“富不过三代”除了有警示危机意识、防范意识外,还有着劝戒意图?这
就是告戒世人不必刻意疯狂敛财接香火,因为纵有千金万银也祗不过传三代。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一相情愿地冒险做无用功!弄不好身败名裂、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一步错步步错。一失足成千古恨。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这在当前似乎就很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