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中医诊疗技术
(2011-03-14 10:42:14)
标签:
化脓性脑膜炎清瘟败毒饮吴茱萸龙胆草安宫牛黄丸健康 |
分类: 辨证论治 |
|
|||
化脓性脑膜炎又称急性细菌性脑膜炎(以下简称化脑),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见,由多种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发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惊厥、昏迷、颈强直及脑脊液异常。多数化脑好发于冬春季,新生儿化脑常无明显的季节性。病死率仍在5%~15%之间,约1/3幸存者遗留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 化脑属中医“温病”、“惊风”、“痉病”范畴。 病因病机 外因为四时温毒疫邪,内因为肌肤薄弱,脏腑嫩小。风温合至或疫疠毒邪,多由口鼻而入,侵袭肺卫,毒邪凶猛,常致逆传心包,而致神明失主;热入营血,气血两燔而神昏、谵语、斑疹隐露;心肝郁热而项强,四肢抽搐;热耗肝肾阴血,筋脉失养于上,则耳目失灵,达于四末而肢体不用。 辨证论治 1.邪在卫气证
[证候] [治法]
[方药] 呕吐明显,加黄芩、半夏降逆止呕;里热炽盛,重用石膏,加黄芩、野菊花清热解毒;若头痛剧烈,加菊花、钩藤、蔓荆子。 2.气营两燔证
[证候] [治法]
[方药] 若抽搐频作,加钩藤、石决明;若热甚,加犀角或安宫牛黄丸。 3.脓毒积脑证
[证候] [治法]
[方药] 头痛剧烈,囟门凸起,加龙胆草、车前子、牛膝;项强呕吐明显,加葛根、半夏、竹茹;视力减退,加青葙子、决明子、蔓荆子;运动障碍加桑枝、赤芍、地龙等。 4.正虚邪恋证
[证候] [治法]
[方药] 血虚亏耗,合四物汤加减;阴伤虚热,加青蒿鳖甲汤;阳气虚衰,加肉桂、补骨脂、菟丝子。 经验方 1.桑翘汤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2.春温汤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3.沈桂珍经验方
[药物组成] [功效] [适应证]
[用法用量] 适宜技术 1.针刺法 呕吐时,针刺内关、气海、足三里;高热时,针刺大椎、曲池、合谷;烦躁抽搐时针刺内关、大椎、神门、十宣;呼吸衰竭针刺人中、会阴或膻中;昏迷刺人中、涌泉、十宣、太冲。 2.雾化法
野菊花500克,先将野菊花用清水洗净,按 3.吹鼻法 麝香0.3克,冰片30克,明矾60克,三药共研末,蘸药末用鼻吸微量或吹入鼻腔中,每日数次,病愈停止使用。用于脑膜炎引起的头痛昏迷、呕吐等。 4.敷贴法 吴茱萸9~15克,烧酒少许。将吴茱萸研末,用烧酒调和成膏,敷于患儿双足涌泉穴与双手劳宫穴,用布包好,每日敷1~2次,每次1~2小时,7日为一疗程。 5.灌肠法 黄柏、甘草各适量,将两药煎剂取汁,保留灌肠,每日2~3次,病愈止。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呕吐剧烈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