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收藏的投资名博(15)——呆二(5)

(2010-03-19 12:36:03)
标签:

股票

                                    长期投资 -- 我拿什么爱你?
                                                                             (2007-10-28 19:47:49)


    长期投资的好之前个人已经表述过了,就不再重复了,这里主要写长期投资的不好,原来的题目应该是《长期投资 – 随时准备腰斩》,因为本篇主要是从定量的角度来解释持有个股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但“我拿什么爱你”这句话藏心里超久了,不知为何,不吐不快,本来放到茅台一篇的,后来觉得不合适就干下来了,这次实在忍不住了,往各位XDJM见谅!
    投资的风险在于未来的不确定性,通俗的说法就是你一跨入投资大门,你在享受投资增值的同时,你也在未来的不确定性买单,这不是简单的商品交换。


    说说不确定性,从实体到虚体,从大到小吧。
    实体部分(价值):
    1、宏观经济的倒退,这玩意要不不来,一来就是大的,经济动力的丧失、长期累积风险的爆发(市场自身规律),国内改革甚至革命运动、国际对峙下的经济制裁和战争(市场环境的破坏),有多少企业可以幸存,就算幸存还能达到原来的预期吗?不能达到预期估值要下降多少?
    2、行业发展,由于经济是为了满足人类需要而生的,所以大行业变化并不会过分激烈,但细分行业的兴衰是非常正常的,技术性越强的行业生命周期越短,这是巴氏排斥高科技行业最根本的原因。
    3、企业发展,战略失败、恶意的腐蚀、核心竞争力的不足导致产业链上下流环境突变对其的冲击。
    虚体部分(市场估值):
    1、资本市场环境突变,制度性问题刚刚过去,市场机制的倒退就再也没有可能呢,天知道。
    2、流动性问题,就是估值层面的折现率的问题,折现率分为无风险收益和风险溢价,基率的上升或者其他稳健品种的创新和收益的上升都会影响折现率再传导到估值,加息,资本流动管制的开放(国外的无风险收益普遍高于国内),这些对国内的高估值都是致命的,量化来说,如果折现率提高1倍,估值就要腰斩才能支撑。我早些时候说过,在一个管制的背景下,应对流动性,政府手上的牌是相当多的,关键是能打否,敢打否的问题,香港国际金融港的回归又为国内政府提供了良好的走出去的基础。目前市场已经逐步反映了对于流动性紧缩的担忧,个人观点,政府应在气氛低迷之际推出股指期货,然后缓和流动性调控的步伐和预期,逐步有序的、谋定后动的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改变目前马前炮的政府形象(领导唔好做啊),维持目前的高估值,通过融资(高PE对企业相当有利,对长期持有者却不是一件什么好事)和企业业绩逐步消化,实现资本市场的软着陆。
    3、市场情绪,在目前以散户为代表的不成熟投资者比例仍高,机构波段操作成本很低的情况下(印花税成本的压制是远远不够的,资本利得才是最有效的手段),要减少股价的波动是相当困难的,尤其是一些基本面上出现短期利空的个股。一种腰斩是市场情绪下的PE直接压缩一半,这种一般少见;另外一种是PEG估值下,E 下降30%,G下降30%,0.7*0.7=0.49,估值直接腰斩,这种估值比较正常,谁保证一定是原来的E和G,尤其是在基本面有利空情况下。

 

    股票好玩不?不好玩,手痒一定要玩,而且玩的是长期持有这种高难度动作,如何应对呢?
    1、做好腰斩的准备,因为无论你怎么玩法都不可能绝对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或者是发生了你能每次都幸运的躲过,巴菲特如斯说:咱的财富是上帝寄存在我这里的,上帝没准什么时候就拿走了,如果咱有幸被上帝看重保管财富,那就说明咱有资格做上帝的使者分担上帝的工作。
    2、适度的分散,国内、国外资产的分散、不同品种的分散(还是要强调黄金的独特性)、不同行业、个股的分散。当有人说他这波押中一种股票绝对跑赢基金和大盘时,我有点无言以对,我只能说就他的风格而言,我是门外汉,因为不懂所以无语,GG发财,请客的说。
    3、集团作战,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团队能保证敏感的触角能够遍及方方面面,行业分析师、策略分析师,投资经理要做的保持对信息的快速、正确的理解和独立性,这是目前主流的玩法,个人认为也是蛮有效的方法,其缺点在于团队理念的统一(理念影响审美观,审美观影响最优的选择)、研究者和投资者的分裂以及民主和独断的对立。
    4、巴氏风格,对于个股的苛求,我们的定位是做一个彻头彻尾的投资者,我们将我们的M交给我们认同的企业和管理层,由他们来决定我们M的生死,小的细节不是我们关注的对象,我们的长处在于方向和识人,我们关注确定性更强的价值而非世界上最善变的情绪,我们习惯于理性的独立和大众不同的反向操作,并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安全边际出现和价值的回归,我们接受犯错后残酷的代价,与其他风格灵活的保护措施不同,巴氏的固执足以要人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