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收藏的投资名博(12)——小熊之家(4)

(2009-12-31 09:35:25)
标签:

股票

                                   进攻与防守 - 彼得林奇与巴菲特
                                                                                       2008-04-30

    几次提笔想要写这么样一篇文章,但是心中总感惴惴,我有何水平妄议两位大师?
    但是不写的话,总觉得梗骨在喉,所以还是厚着脸皮动笔了。
    我学习投资的道路是从巴菲特开始的,然后再延伸到了彼得林奇,最后再回到了巴菲特和彼得林奇之间。
    同样是价值投资大师,这两人的风格却截然不同。造成如此大区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分析如下:
    首先,投资的基础不同。
    巴菲特是封闭式基金经理,从这点也就决定了他的短期业绩(比如一两年)压力较小;而彼得林奇是开放式基金经理,短中长各个阶段的压力都很大。
    巴菲特是私募基金经理,所以可以不理会公募基金的条款,任意收购公司;但是彼得林奇是公募基金经理,有诸多条条框框的限制,比如在一个公司上不可投入整个基金5%的资金,对于一个公司不可买入超过公司总股本10%的股票。
    从基础来看,巴菲特比起林奇要灵活不少。这也带来的买入公司目的的不同。
    彼得林奇买入一家公司的目的是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向好,然后股价长期而言是上涨的;而巴菲特买入一家公司的目的是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向好,能够为他带来现金流和收益,具体这家公司股价长期是否会上涨,不再老头子的考虑范围内,说不定老头子一高兴把整家公司收购了。
    从目的来看,巴菲特更纯粹,完全是站在公司的角度来考虑的。林奇限于他的基础,不得不考虑得更实用点。
    目的的不同势必引起侧重点的不同。
    林奇喜欢的公司是基本面好的,而且还没有引起华尔街注意的公司。而老巴关注的就是现金流,是不是能够为他带来更多的现金流,这样的公司才是最重要的。
    侧重点的不同,则导致两人的风格的不同。
    巴菲特的风格是防守,也许受到了他的老师的影响,也许出生的那年正好在华尔街大崩溃的前夜,所以巴菲特挑选公司异常的小心。他所挑选的公司都必须是经得起世界大战考验的,经得起人类毁灭一半以上的公司。其实这些公司的共性不在于成长,在于安全。巴菲特就像足球场上的顶级后卫,时时刻刻想着怎么样不让防守,不让对手进球,不让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等等威胁到自己的球门。
    林奇的风格正好相反 - 进攻。林奇分析过很经典的一句话就是:“你手中平均持有五个成长型公司,三个没有动,一个破产了,一个涨了十倍,那你的投资收益也翻了一倍。”这句话老头子肯定很不赞同,因为他信奉的是“不要有亏损”这一条。现在林奇的观点却是只要你的投资的公司,盈利的比亏损的多,那你就是盈利的,你就没有亏损。林奇就像是一个顶级的前锋,心中所想的并不是怎么让对方不进球,而是怎么比对方多进一个球,只要多进球,你就赢得了这整场比赛。

    我的想法:
    前一段时间,我的风格更像是林奇,进攻再进攻,在这个美国股市大幅下调的过程中,尽可能发掘更多得好公司,买入更多得好股票。
    巴菲特虽然说过,伟大的公司他找了这么多年也只找到了这么几个,但是我更赞同林奇的观点,好的公司有很多,如果这有这几个公司值得投资的话,那股市照旧崩盘了。事实上在长期的股市中,上涨的股票一般总是比下跌的要多。在上市公司中,不断成长的公司总是比萎缩破产的公司多,因为美国的经济甚至人类的经济是不断上升的。
    等到我手中持股的种类超过7个之后,我也开始迷惘了,是不是每一个公司都是那么的美妙呢?是不是更应该回到巴菲特的风格,更严格的选股呢?
    虽然手中的每一个公司,我都有把握,他们的价值是低于价格的,但是低于多少也有一个程度。在美国股市处于熊市的这个阶段,大多数的股票都是很便宜的,但是在这当中好的公司与一般的公司在将来升值的幅度大大的不同的。
    现在站在老头子和那只兔子之间,我何去何从?且看下回分解。


                                            我的投资理念
                                                                                       2008-05-13

    自从写了那篇“进攻与防守 - 彼得林奇VS巴菲特”之后,一直迟迟没有动笔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主要是因为我自己的思路还没有理清楚,自己都不明白,有何面目来写博客?
    经过这两周的思考,总算理出一点头绪了,下面姑妄言之,大家莫怪。
    本来让我犹豫不决的就是,林奇兔子和老头子之间何去何从,这两人的风格大相径庭,难以融合。经过这两周的思考,突然开朗。
    当年有僧人问巴陵和尚:“祖师禅与如来禅有何不同?” 巴陵和尚答:“鸡寒上树,鸭寒入水。”
    林奇兔子和老头子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是目的和原理是一样的,都是价值投资,寻找价格低于价值的公司,具体怎么寻找,以及寻找的条件,那就是千变万化了。但是变化之中,执于一心,那万变就不离其宗了。这一心是什么,我试言之。
    所有的价值投资的根本就是 -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寻找内在价值高于价格的公司。

    这里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这样的公司应该有一定的护城河(竞争优势),这里的能力范围就是指能够准确地认定这种竞争优势,在这个范围内的公司才是我们值得注意的目标。
    其次,内在价值要低于价格,具体低于多少就是安全边际了,如果这个公司的竞争优势大一点,那我们可以忍受安全边际小一点。如果这个公司的竞争优势小一点,那我们就要求比较大的安全边际来保证我们资金的安全。
    最后,兔子和老头的区别就是在于,老头子要求这个护城河要极深,他宁可忍受较小的安全边际。而彼得林奇认为只要有足够大的安全边际,小一点的竞争优势也是可以忍受的,因为我们还是可以赢利的,就这点上他比老头更务实一点。其实老头子虽然嘴上这么说,他还是做了不少的小竞争优势,大安全边际的投资,比如最近的中石油。

    我的理念就是,追求巴菲特式的企业,但是不排除彼得林奇式的机会。
    我投资的公司的几个标准将是:
    1.一定要有护城河,要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2.要有较大的安全边际,安全边际可以和竞争优势成反比。
    3.在寻找巴菲特式的企业过程中,或者等着这些企业出现好的安全边际的过程中,我会考虑彼得林奇的六种企业中的三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