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藏的投资名博(11)——扬韬(4)
(2009-12-13 13:41:23)
股市中为什么赔钱?
2008-10-11 18:54
最近陆续接到好友的信息,诉说股市投资之苦,为自己在短时间内消耗掉的财富而神伤。有的朋友想翻本,希望扬韬推荐好的股票,还有的朋友想学习投资,希望扬韬推荐好的方法,也仍有朋友希望拜师学艺,提高自己的投资水平。面对如此情形,扬韬感慨颇多。其实,很多中小投资者并没有弄懂投资的真谛,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是股市中始终如一的输家。
股市中为什么赔钱呢?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不懂投资。我们不妨做一个测验:假设,你希望自己的资金每年能增值10%,但自己水平不高,想找一个高手帮你做。这时,有朋友推荐了一个“分析师”,据说此人精通选股,他每周选出的10只股票总有5、6只会在一周之内涨10%。现在要问:如果他乐意帮你做股票,你愿意拿自己的多少钱交给他,让他帮你做呢?选项A:100%,全部的钱。选项B:50%,就是一半的钱。选项C:20%的钱。选项D:一分钱也不给他。
这个题目的选项,是考察一个人是否理解“股市投资”这件事情的。正确回答了这道题目,就可以看出一个人在股市中输钱的概率有多大。
什么是股市投资?股市投资并不就是选一个好股票然后买进那么简单,它包含着一系列的事件。我们可以把这一系列事件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选股。大量的研究会达成选股的目标。如果我们每天用于股市研究的工作时间是8小时,在正常情况下,大约80个小时会选出一只好股票。也就是说,两周时间能选出一个好一点的股票,这已经算很不错的成绩了。但选出一只好股票,相当于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果要算它的重要程度,我们可以给
20分。
第二阶段:决策、买进。根据选股的结果,必须事先做出一份完整的投资计划,这就是决策的过程。依据这个决策,实施买入计划。在很多人看来,股票已经选好,投资操作的过程应该很简单。这样说,表面看是正确的,因为什么人不会操作一下买进来呢?但做计划的过程是最困难的,因为这个过程需要你做决策。买进与否?买进多少?价格多少?未来会如何?如果意外了应该怎么办?这个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心里想一想,而是一定要形成书面文字的。当文字形成,再来操作,那当然容易得很。可惜,一个投资家,往往在10只选好的股票中也挑不出值得投资、能下定决心买进的一只股票。如果要判断这个过程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给它40
分。
第三阶段:卖出、总结。持仓的过程需要观察、跟进,以便调整自己的策略。但最难的事情往往是卖出,因为经常会遇到的事情是盈利没卖亏损卖、少赚即卖没有赚大钱、该卖没卖结果亏损加剧。卖出之后,还要有一个书面总结的过程,而这又往往被大多数人所忽视。有句老话,“买的没有卖的精”,还有的说“会买是徒弟、会卖是师傅”,都是强调卖出的重要性。这个阶段,与第二阶段一样,都应该给40分。
这样一分析,我们就会豁然开朗:在一个完整的投资流程中,会选股票,只不过占20%的权重。买进的决策、卖出的决策才更加重要,要占到80%的权重。(自评:有异议,我认为选股、选出一只超级明星股应该至少占50%以上的权重。)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上面的题目也就有了正确的答案:选择50%和100%的答案的人,并不适合做投资,长期下来,他们在股市中总是亏损的。选择一分钱也不给的人,同样未必适合投资,因为他们完全不相信别人,过于自负而好赌,往往不能赚钱。当然,真正的投资家除外,他们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是不会相信别人的。一般来说,能选择将自己资金20%的比例让其投资的(相当于买基金的基民),在股市中勉强可以活下去。
之所以说可以勉强活下去,是因为投资之事的辛苦和艰难。选股之难是第一位的。你要在上千只股票中选到一只好股票,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情。因为你要选一只能上涨的股票,但你怎么知道它能涨呢?在有效市场中,所有股票的价格都是合理反应其内在价值的,任何普通的研究都无法获得确定的收益。你凭什么就一定能选出一只好股票呢?
这个市场永远不缺乏卖方研究员。从报刊到电视,从平面到网络,各种资讯都在介绍各种股票,有的描述天花烂坠,有的介绍动人心魄,看起来都很好。你要独辟蹊径,分析出其中的真伪,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怎么可能呢?
遗憾的是,即使你过五关斩六将,真的选出一只股票来了,在你看来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但是,对于投资而言,它还只是完成了最容易的20%的工作量而已。剩下的80%的工作量,没有足够的经验和丰富的知识,根本就无法胜任。
比如,你选定的这只股票,左眼看过、右眼看过,基本面没有问题,技术面也没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你要判断它是否值得买:它会涨吗?它什么时候会涨?它会涨到哪里?它什么时候涨?它为什么涨?谁会来买它?人家为什么要买?人家要买多少?人家会怎样买?如果价格涨上去了,人家还会买吗?如果价格跌下去了,人家还会买吗?如果能对上述问题作出完整的回答,你才可能下定决心,做出一个投资决策来。但是,回答上述问题,你靠的不能是感觉,而必须是百分百的经验和知识,是不允许出错的。即便如此,你还要根据自己的资金量的大小,进行合理配置:买多少?怎样买?如果买不到怎么办?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决策?如此看来,解决这些疑难,算40%的工作量应该不过分吧?
买进股票后,看起来工作完成了一大半,实际上在成功的路程上才只是走出了一小步而已。因为你立即就要面临的选择是卖还是不卖。如果事先有计划,涨到哪里或者跌到哪里如何做,那就省事多了。但股市中经常会出各种意外,是你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出现这些情况,怎么办?比如,你看好伊利,但突然发生了毒奶粉事件,它的股价在没有反应过来时就跌去30%,远超出早期的计划。那么,此时该不该卖?是止损还是补仓?要回答这个问题,几乎就是重新做一次投资,难度更大。如果没有事先的计划,而是一个趋势交易者,那么,在全天的每一个时刻,你都面临一种选择:卖还是不卖?而这种决策,容易做,却不容易对,多数人是后悔的多。
现在,我们要回到本文开始的话题了:一个投资者,为什么在股市中赔钱?因为他的知识水平和投资能力与真正的投资相差甚远,是水平太差造成的。事实上,绝大多数普通股民根本就不可能在一个平衡市(指数不涨不跌)中赚到钱,在熊市中,绝大多数股民都肯定是赔钱的,而且赔钱的水平远超出大盘的跌幅。
我们有一个最现成的例子。中国的投资基金规模一度达到3万亿元的水平,但请问有几个投资基金经理能胜任选股、决策这两大任务?你怎么知道他适合这两大任务呢?很多基金经理大学毕业没几年,自己的几万元钱都没做好,怎么可能管理上百亿资金却能给你赚钱呢?可是,我们的基民只是听到各种忽悠,就把自己的数万亿资产满怀信任地交给他们。结果呢?就相当于本文开头的那个选择题——很多基金经理连选股的水平都缺乏,更没有实战经验,但很多基民不是把自己百分百的资金都买入了基金吗?
所以,基金亏损,并不是新闻,也没有什么新鲜事。只有小股民生死百战走出沙场成为亿万富翁,才是真正的新闻。而这样的新闻,要多少年才出一个两个。这也正是普通投资者群体的真实写照。
最后面临的是一个悲观的选择:如果我的水平比较差,又想赚钱,该怎么办呢?第一存银行、买国债;第二是找专家理财。而所谓的找专家,也就是买基金。要想买好基金,那就把基金经理的经历研究透。没有在股市5年以上的实战经验、没有经历过一次完整的牛市和熊市的人,最好不要相信他。
假如上述本事你都没有,但还就是想在股市中赚钱,怎么办呢?那就提高选股水平,选出一只好股票,然后把运气交给老天爷——期待着它是牛市,所有股票都会涨,你的股票也能涨,赚钱似乎就比较容易了。等将来赚钱了,可以说自己“水平比较高”。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