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切可读之物(190)——巴菲特(47)
(2009-11-30 11:02:09)
还原巴菲特的部分真相(二)
还是回到我们前面说的,巴菲特的讲法,包括整个演讲,就是想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只要遵循价值投资法,必然赚大钱,跑赢市场。
通过这个有很多缺陷的演讲,对这个‘低调’ ‘保守’ 的巴菲特,我们看得不是更清楚了吗?而这个演说仍然被人称为‘经典演说’
。
至此,也许你会说,不管怎么说,巴菲特现在400亿的身价你是否定不了的。你说了这么些到底想说明什么?
从一开始我就说过,我对巴菲特也是佩服的,也认为他是大牛,但我不象大多数人那样,将他当‘股神’
。一是因为他的实质启动资金层次就很高,如果他自己宣称的是真的。从王子到国王,也许是值得尊敬的成就,但绝对不会让人感到神奇,但从一个草民,如果最终当上国王,就神奇了。同样的,如果巴菲特实质启动资金真是那10。5万,他称得上神奇,但三四十年前的1400万就另当别论了;二是因为他自身及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上并不那么简单,就如前面分析的那样。
巴菲特已经与价值投资密不可分,如果不将巴菲特赶下神坛,不能认识相对真实的巴菲特,就很容易被洗脑,不加思考分析的全盘接受价值投资法。巴菲特在那篇演讲中说,‘我从来不曾见过任何人,会在10年之后才逐渐地皈依这种方法。它似乎和智商或学术训练无关。它是顿悟,否则就是拒绝。’他想将它说得跟宗教似的,事实上,扬弃的接受价值投资法是完全可能的。
无论如何,国内投资界的话语权已经被价值投资者垄断了。
市场最怕同质化程度过高。1987年美国股市的股灾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很多公司的交易模式相似,当出货信号出现时,大家抢着逃跑。所以,鼓励市场上方法论和操作系统多元化,一直是美国业内的潜规则。
中国股市可能还需要时间来理解,解决这个问题。
至于巴非特,他是个精明的人,善于利用媒体,对制造迷雾起着很大作用。概括起来,中外主流舆论和巴非特主要制造了下面几个迷雾:
1.价值投资法适合于大多数人,如果不是所有的人的话。典型的说法就是巴非特在那次所谓‘经典演讲’
中说的,价值投资法从来没有蔚然成风过(大意如此)。
2.投资和价值投资法非常简单。巴非特就曾经说过类似的话。
3.价值投资法是最好的,最符合逻辑的投资法。符合逻辑没有问题,但其信众普遍认为的‘最XXXX’
是造成类宗教情绪的一个根源。
4.将价值投资法与基本面分析等同起来(这个主要是国内舆论和一些从业人员的‘功劳’) 。基本面的研究都是‘价值研究’
,基本面分析对投资的指导作用,都是坚持价值分析法的功劳。
5.对价值投资法估值中的风险,特别是系统风险的淡化和变相忽略。
这些迷雾将投资领域中的一种方法论进行拔高,夸大其范围和功效,并通过对个别成功人士的神化,几乎将价值投资法变成了一种宗教。其信众也有如宗教信徒,普遍有着高人一等的心态,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只有价值投资法才是王道。更危险的是,别的方法论和操作系统几乎被边缘化,造成了实际上的跟风现象,假以时日,对多数信奉此法的人的危害将不可避免。
下面我们就来逐个拨开这些迷雾。
价值投资法适合于大多数人,如果不是所有的人的话。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迷雾,被价值投资法信徒看作是不证自明的。有朋友说:‘。。。巴菲特的采样有问题,似乎他在田忌塞马,是这样吗?。。。’。
我的回答是:是的,主流舆论和巴非特在对待价值投资法和其他投资方法论及操作系统时,的确是采取了田忌赛马的宣传方式。大凡说到价值投资法,马上就是大富巴非特;大凡说到别的方法论,如技术分析派,就多是失败的例子。拿一种方法论中的顶尖人士与别的方法论中的失败人士作为主要比较对象,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这当然就是田忌赛马的宣传方式。
那么,有别于价值方法论的别的方法论,如技术分析派中有没有极大的成功的人士呢?当然有。这儿先说明一下,我定义的‘取得极大成功的市场参与者’
是在纯盈利五千万美金或以上,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至少上百倍收益的人士。这个人就是我现在的基金公司的老板。此人是犹太人,据说,1995年时,他用前辈给的30万美金起家进行交易,基本上都是股票交易。由于当时牛市当道,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就赚了几百倍,上亿的资产。然后在2000年时成立对冲基金公司,牛熊通吃。这么多年,基金持续稳定增长,操盘手不断增加,已经达到近两百人的规模,成为一个中等规模的对冲基金。虽然今年比较困难些,但几年总体而言,远远跑赢市场和绝大多数基金。
如果仿效巴非特,以为多举一个或几个成功人士的例子就可以证明技术分析派能大放异彩的话,我至少还可以举出一个。
此人是我老板的朋友,据说,比我老板还厉害。我是比较相信的,因为下面这件我亲身经历的事:在2002年底,美国市场低迷,人心皇皇,很多从业人员纷纷另找出路时,这个人就在我老板朋友圈内喊出2000点的前瞻。当时市场可是在1200多点啊,当时经济市场氛围下,别说2000点,就是喊1700点都是要有勇气的。于是,我们被告知要大力作多(因为在这以前,大家作空都作习惯了,大多数仓位是放空)
。我还跑到华人股坛上说这个2000点,刚开始时,别的人都不信,后来越来越多的朋友认可并加入多头,在外面的人还在纷纷预测顶在哪里时,大家一路作多,2003年成为一个大丰收的年份,公司里,华人股坛上。行动早者,更是当年大赚十几二十倍。这些在华人股坛是尽人皆知的。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价值投资法信徒中,有没有失败的人呢?
首先,如果你想到媒体上去找这样的人(价值投资失败者),应该找不到,至少我从来没见过类似的报道。这个没有什么奇怪:吹捧起来,不一边倒怎么达得到预想的效果呢?要不怎么价值投资法的信徒不是认为没有失败的价值投资者,就是认为价值投资法虽然有失败的例子,但那是个体的,或者说个别的,因素所至,不应该归到价值投资法的头上。
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先得界定一下:怎么样才算价值投资的失败者?
不然的话,按照一些朋友的逻辑(我相信那也是很多价值投资法信徒的想法) :价值投资法信徒成功者,赚钱者,是价值投资法的功效;失败者,却是因为个体的因素,不能归罪于价值投资法,那怎么还会有失败的价值投资者呢?和和(但如果这种逻辑真的站得住脚,那每一种投资领域的方法论,包括技术分析法,我只要能找到几个极大成功的例子,不也可以用同样的逻辑来‘证明’
,某种方法论,如技术分析法,同样也没有失败者吗?这种说法也从侧面证明,价值投资法的信徒中,很多人都是带着某种宗教心态看价值投资法的。宗教信徒的一个常用狡辩伎俩就是:如果祷告成功,荣耀归于主;如果祷告不见效,就找各种理由搪塞,象这是神的考验啊,总之,神总是对的,错的只会是个人。对很多价值投资信徒来说,价值投资法总是对的,错失的只会是个人。)
我想,只要在投资中,自觉的遵循价值投资的内在价值原则和安全边际原则进行操作的投资者,都应该算价值投资者;如果最后清仓时亏钱,都应该算价值投资失败者。
如果大家同意这样的界定,那就让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到底存不存在价值投资失败者?我个人的回答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
说肯定是因为价值投资有失败者,说否定是因为我个人由于圈子的关系,认识的股市参与者中,似乎还没碰到价值投资者,遑论价值投资失败者,所以,不能象前面那样,马上可以给你举出几个活生生的例子。
这时,也许有人马上会说:‘靠,你也太武断了点。既然你个人不认识价值投资失败者,怎么可以断定价值投资有失败者呢?’
我是这样想的:用常识。虽然舆论的洗脑让一些价值投资的信徒真的以为价值投资都会成功,不会失败,(所以,才有人问出:‘或者你能帮他找到失败的价值投资者’
一类的问题,)
但很多价值投资信徒的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承认很多人运用价值投资法后的结果是不好的,虽然他们找出各种理由为价值投资法搪塞。
那么,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听不到价值投资的信徒失败的例子呢?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来,失败的价值投资者通常会离开市场,而成功的价值投资者留在市场内,通常还会扎堆,形成小圈子,象巴非特及其一些朋友。这样,你要找成功者很容易,但要找失败者却是相当的不易。
因为价值投资的信徒在很多方面与宗教信徒很相像,所以,我们这儿用教徒打个比方。你要找以前不信教,后来信主的比较简单,你只要到教会礼拜或查经时去转一圈,就马上可以找到几个,因为他们扎堆,还参加活动;但如果让你找以前是教徒,后来离开教会,不再信主的人,就非常困难,因为这些人不再参加教会组织的活动,散落在茫茫人海中,很多人还对此回避,不愿多谈。同样的,价值投资失败者也是离开市场看不见,很多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还忌讳谈其失败经历。
那为什么价值投资失败者忌讳谈失败经历,而很多技术分析派失败者谈失败经历时没有心理障碍呢?这个就要‘归功’
于主流媒体的洗脑了:主流媒体大力宣扬巴非特的光辉事迹,对技术分析等则多负面报道。
所以,那些价值投资失败者多存在这种心理:价值投资法本身是不错的,不然哪来巴非特啊?我失败了肯定是我自身的原因,我是彻头彻尾的衰人,我怎么好意思再去嚷嚷,丢人现眼呢?和和。。。而技术分析失败者就不同了,到处都是技术分析失败者的教训,而且,一些以前的技术分析失败者后来转成价值投资的信徒,多谈以前的失败,可以证明自己的浪子回头。两者的心理是非常不同的。
二者,价值投资法是个长线过程,因此,一些人即便在几年内运用的效果不理想,只要仓位尚未清算,他们肯定还对自己估算的‘内在价值’
信心十足,以为只要熬上一阵,价值投资的光芒必然会照到他们的头上,来个咸鱼翻身也未尝不可。再结合上人多有的好强和自尊心理,死马当活马医,你还真很难让一些人信服:这些是价值投资的失败者。而技术分析者多是短线操作,成败立见,没法自我心理安慰,也没法死撑忽悠。
说到这儿,也许有人又会说了:‘OK,我们承认价值投资者有失败的人,但这也不证明价值投资者多数失败啊?’问得好,让我们再说下去。
这儿,我们有必要先再次回头看看巴非特那个1984年作的所谓的‘经典演说’ 。我们在‘还原巴菲特的部分真相’
一文中已经提到,巴非特试图用几个‘超级投资者’
成功的例子来反驳有效市场理论的一个说法,就是多数人是没法取得超越市场的业绩的。其方法是有致命的缺陷的。
我本人也不是有效市场论的支持者,但如果想反驳它,是需要技巧的。
从纯学术观点看,多数人投资收益是没法超过市场的这一点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也是很难用一般的方法来驳倒它的。至少我想不出比较令人信服的方法。这种‘多数’
的命题通常很难直接批驳,巴非特的办法显然是有问题的。
我们可以这么想:如果象巴非特那样,将自己的小圈子内的朋友当成代表, ‘超级’也真‘超级’
,又能说明多少问题呢?这个就象一个已经事业有成的实业家,由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一个经常活动的小圈子,里面基本上都是‘成功人士’
。如果他说,‘你看我和我的一些朋友这么成功,所以,大多数人都可以开创自己的事业,并做得非常成功。’你会信吗?如果他说的是真的话,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多数人仍然只是在替人打工呢?
巴非特没抓住有效市场理论的弱点,但有人抓住了,也比较令人信服。这个人是谁呢?
这个人就是非利普费雪,另一位价值投资的头面人物。他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市场真的有效吗’(Is the Market
Efficient?)
,指出了有效市场理论的缺陷。在这个问题上,费雪比巴非特机灵,他没驳斥多数人的投资收益是没法超过市场的这一点,而是针对有效市场理论的另一点,也就是所有的公开信息都即时和自动的反映在股价上。费雪以Raychem
Corporation在76-80年间的波动为例,指出股价对消息的反应不但迟钝(相对于‘即时’instantly),而且还有消化程度(相对于‘自动’automatically)的问题。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读读。
巴非特等宣传机器总是想给人一个印象:价值投资信徒很少,但多是成功人士。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迷雾。在那篇演讲中,巴非特居然说,价值投资法从来没有蔚然成风过,还说他选的那些‘超级投资者’
不是从成千上万的人中选出的(言下之意是那些成功人士是价值投资者的常态)
,是很小的格-多村的村民,演讲的最后也说,那些格-多信徒将会继续大赚特赚。在界定了价值投资失败者后,这种说法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我在前面及‘还原巴菲特的部分真相’
一文中已经作了一些批驳,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些朋友仍然没法理解,下面就让我再详细说一下。
以扔硬币为例。13亿中国人中找到扔20次硬币全朝上的人不会太难,应该有1300人左右,如果其中的150人都来自海南省某个地方,比方说张家村,这个事实是不是如有朋友说的‘很震撼’
呢?
调研下去,我们发现:这150个人都姓张,回溯源头,都出自一个共同的祖先,张氏宗主。张氏宗主非常智慧,早就预见到几千年后这个扔硬币比赛,因此,祖传有扔硬币秘芨,教授扔20次硬币全朝上的原则和方法,传给所有的张氏后人,而且不得外传。另外,这150个人虽然个性有不同,年龄有大小,但他们基本上都是遵循祖传秘方里的原则和方法来参加扔硬币大赛的。
这时,你是不是觉得,太TMD的震撼了!谜底揭开了,圣杯找到啦。这些人可以被称为‘张家村的超级扔币者’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