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切可读之物(99)——巴菲特(1)
(2009-09-15 11:13:47)
标签:
股票 |
巴菲特的事业始于1957年,那时,他的家人和朋友在他的投资合伙有限公司里共投资了10.5万元美。今天,巴菲特的财富已超过了300亿美元。如果没有格雷厄姆的“从企业前途投资”这一原则的引导,巴菲特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正是这一至理名言,使巴菲特开创了辉煌的事业。
尽管巴菲特信奉这一投资哲学,把它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主要管理原则,在偶然一次的大学讲演里也总是提到这一原则,但是,它的具体内容却似乎排斥投资专业知识和大众心理。人们也许会认为,任何职业投资家都会仔细分析巴菲特的投资事例,深入解剖其投资方法,但任何职业投资家们都猜不透他,觉得他是个很深的谜,但对于巴菲特是个投资天才这一点却供认不讳。
很少有人意识到,巴菲特首先是个思想家,是个投资与商业领域的哲学家。他将前人们关于商业和资本的理论综合起来,进行创造性地运用,他在很多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和华尔街贤人哲士们采用的方法很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
当我们剖析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时,我们会发现,他的思想与方法来源于下面这些人:
△本杰明?格雷厄姆。巴菲特从他那里学到了从企业前途投资这一概念,并且把价格作为选择投资的重要因素。
△菲利普?费雪。这位加利福尼亚投资资金经理和作家,教给沃伦这样一个观点:只有具备良好的企业经济状况的股票才值得投资,并且,永不卖掉好的企业。
△劳伦斯?布鲁伯格。他是30年代的思想家和作家,他将消费者垄断的超凡投资价值介绍给了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格雷厄姆在1951年版的《证券分析》一书中曾引用过他的话)。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爵士。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和作家,巴菲特从他那里学到了集中资产组合的概念,投资于自己熟悉的领域而不偏离它。
△艾德加?史密斯。1924年他写了当时颇为轰动但现在已被忘记的著作《长期投资》,这本书介绍了这样一个观点:保留盈利从长期来说增加了企业的价值。这一观点后来被格雷厄格所采纳。
△最重要的是查理?芒格。法律专家和投资奇才。他是巴菲特的朋友和合作伙伴,他劝诫沃伦应该购买优秀企业,只要价格能使投资有意义就行,而不要拘泥于格雷厄姆所举的几种类型的投资。
格雷厄姆已经意识到这些人的存在,但正是巴菲特非凡的灵敏头脑才将这些人的观点加以综合,从而超越了单个人的成就。巴菲特并不害怕会泄露自己成功的秘密,但正像一个优秀厨师在谈论自己最拿手的好菜时,总会漏掉一两样配料,巴菲特也不例外。
巴菲特是个异常聪明和具有竞争力的人,他不会泄露秘密。他总是认为,投资领域既很广阔又很狭小,必须认真细致地加以考虑和防范。他只和家人和自己圈内的人谈论投资哲学的细节问题。对于其他人,他仅仅讲一点珍闻轶事。足以激起别人的兴趣。他曾经宣称,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是关于投资方面最好的书,但他不会告诉你,格雷厄姆的理论并不是他唯一信奉的理论。格雷厄姆只是打下了基础,还不是大厦本身。
格雷厄姆为巴菲特提供了基础,像其他伟大的天才一样,巴菲特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创新。但他不是格雷厄姆,虽然他深受格雷厄姆的影响,但二人还是各具特色。
巴菲特并不是一夜之间成为投资天才的。从格雷厄姆1934年版的《证券分析》出版后,巴菲特就开始努力,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在一个具有高度竞争性的领域里的任何战略,都必须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格雷厄姆在3、40年代还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巴菲特的7、80年代就不能再用了。
尽管格雷厄姆的哲学在投资领域还占据一席之地,但其最重要的价值还在于为学习投资过程提供基础。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并不仅仅是投资方面的论著,它还为评价证券提供了一些可行性技巧与方法。从1934年到1962年,《证券分析》先后出了四版,每一版都把现在运用的证券分析的新旧方法加以分类和分析。
实践出真知,如果不能亲自去实践,就从那些曾经实践过的人们身上去学习,这就是格雷厄姆教给我们的道理。在为格雷厄姆工作期间,巴菲特曾说过,在每次投资之前,他都要将格雷厄姆的著作通读很多遍。现在;他仍然把格雷厄姆的这四册书放在书桌旁,随时阅读,并能不断地有新收获。再加上日益丰富的阅历,不断积累的经验,因而可以取得不俗的业绩。
----------------------------------------------------------------------------------------------
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