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六周三年级《摇船调》教学设计 及反思

(2012-03-27 21:35:02)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

三年级《摇船调》

第 6 周     周四下午第三节       第2课时         累计:12课时

教学内容:  《摇船调》                         备课时间:2012年3月 10日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流畅、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感受艘摇船的摆动感体验4拍子

      3、体验歌曲问答式特点

教学重难点:体验歌曲问答式特点

             歌曲中的一字多音和附点切分节奏。

教材解读:

   歌曲《摇船调》是一首流行于台湾的汉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舞曲。歌曲采用了问答对歌的形式。采用4/4拍,五声宫调式,旋律流畅、优美。全曲共有六个乐句,每句为两小节,歌曲一开始的四个问句采用了第一、二两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仅在末尾加以变化,十分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在相互对歌时活泼、欢乐的情景。紧接着歌曲又加入了3小节的衬词和1小节重复句,更增强了歌曲浓郁的民歌风格,节奏明快、紧凑,体现了客家儿童爽朗、活泼的性格特征。

学情分析:

    学生的上课良好的习惯还未养成,这是以前我自己疏忽所致,如:在课堂导入时,学生总是要翻书看,在聆听时,总有学生跟着唱,要学生聆听节奏时,听还没听就跟着拍打起来。这是很不好的习惯,意识到了,就必须改之。

学生学练过程

组织引导过程

 

 

1、体验节奏

个别学生模仿教师节奏

 

 

2、有节奏地猜谜

  生回答:

月亮(太阳) 圆. 在呀 在半 天.│

鸭 卵(西瓜) 圆.│街呀 街上 呀.│

……

3、唱谜底

生模仿老师的旋律唱出谜底

 

 

 

 

 

 

 

生仔细聆听,与教师交流,感受4/4拍的特色

 

 

 

 

 

 

 

生聆听歌曲

听后回答

 

 

 

生再听

前面4乐句旋律比较悠扬,唱时要连贯、轻柔。后面衬词“嗨呀啰的嗨哟”要有力、断音演唱;结束句演唱要连贯、抒情。

与师进行对唱

 

 

 

生完整演唱歌曲

 

 

生思考,

 

【用4拍子有节奏地,均匀地摆动身体】

一、导入

1、师:现在老师念一段节奏,看看谁是最好的录音机,能把老师念出的节奏最准确地录下来

4/4 X   x x. │X x x x  x x. │

2、师:老师用这个节奏出一段谜语,看看谁能用相同的节奏来猜出谜底

什 么 圆. 在呀 在半 哟.│

什么 圆. 街呀 街上 呀.│

……

3、师:我们的猜谜可以唱出来哦

师唱:

4/4 1 2   3 5. │1 6 1 2   3 3. │

什么  圆圆, 在呀在半 天哟

(师将歌曲中问句提出来进行提问,让学生用同样的歌唱方式回答,以此来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4、师:谁能感受到刚刚我们问答时是用什么样的拍子来唱出的?

(师引导学生感受发现问答句的旋律特点:缓慢、从容,师边唱边用手划出4拍子指挥图,请学生边听边观察)

二、歌曲学习

1、师:这种问答式的猜谜游戏可以唱成一首歌哦,请仔细听,听听歌曲是怎样的?

(播放《摇船调》)

2、师引出主题——《摇船调》

介绍《摇船调》:《摇船调》是一首船歌,它是劳动人民在水中划船时演唱的歌曲,具有悠扬漂动的感觉。

3、师:找一找,哪些地方旋律是悠扬的,哪些地方是有力的?讨论歌曲的唱法

4、师生对唱,学习歌曲A部分。

A、一问一答对唱,学习前4句。

B、一气呵成对唱。实践中知道“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叫对歌”。

5、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对比,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6、师:既然是摇船调,就是要乘着船来唱,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我们在坐着船唱呢?

7、边唱边摆动身体

师提出要求:“嗨呀啰的嗨哟”唱得整齐,断音演唱;身体按照节奏整齐地摆动,不能随意摆动

三、分角色表演唱

练习设计:

猜谜练习:1、师出谜语:什 么 圆. 在呀 在半 哟.│

什么 圆. 街呀 街上 呀.│

生用相同的节奏回答谜底

2、师唱着出迷,生接唱谜底

3、模仿摇船的摆动动作

课后反思:

   三(1)班:在完整歌曲学习之前,我用模仿节奏、猜谜、唱迷等活动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部分,学生巩固得较好。但是用在解决这部分内容的时间过多,当学生完整聆听歌曲后,马上让学生模仿演唱,学生对后面部分“嗨呀啰的嗨哟”感到陌生,唱得一塌糊涂。我马上意识到,这一点没有落实会给整首歌曲演唱带来很大的麻烦。学生若几次都唱得不好,就容易形成思维定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于是将这句拉出来进行指导。但这样亡羊补牢的做法多多少少会影响课堂学生的积极性。在此处权当吸取经验吧。

  三(2)班:在这个班上课时补上第一节课疏漏的内容,让学生多次操练划船的动作,演唱“嗨呀啰的嗨哟”,学生对歌曲整体有了较好的掌握。

   总体感觉学生对动作模仿不整体,没有生机,有一部分学生甚至懒得动一动手,从学生身上投射出我自身课堂把握能力的不足,对教材解读得不够深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