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营销至上,禁不起调控!
(2011-04-11 22:31:07)
标签:
杂谈 |
功利主义营销至上,禁不起调控!
随着调控的不断深入和常态化,越来越多企业心态浮躁,基本上向两个方向发展,一种是越是在逆市越加重视品牌营造;另一种则刚好相反,36计走为上,品牌让位于现实利益。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买家关注自己所购买住宅或商业产品保值、升值,所以开发商应该提升所开发产品产品性价比与产品品牌附加值。百年建筑,需要品牌与品质保障,需要系统体系来实现。
没有品牌,就不可能有持久的市场,品质是品牌的基础,没有品质,就无所谓品牌;品质是关键,产品到位,性价比高,大众需求自然会转到这样的项目来。
虽然规模化经营和竞争层面的提升为房地产企业的品牌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契机,但从另一面来看,中国房地产开发市场仍处于不断提升发展阶段,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仍处在培育和巩固阶段。如果没有品牌忠诚度,消费者只有关注项目本身,他们挑剔的眼光将集中在功能性的利益点上。
没有品牌的房企,更多要靠品质说话了,不仅无法实现边际效应最大化,而且在扩张过程中,重复推广的成本将非常高,不像品牌房企,推广主要集中在前期,后期基本上靠人际传播了,所以品牌房企的推广费用比例要比一般中小房企低很多,至少要低1%左右。
品质是通过客户体验感知的,品牌建立产品品质和客户体验的联系。这种联系一经建立,即使没有产品,客户也已经感知到了品质。政策在变,市场在变,规则在变,预期在变,开发商应该审视基本商业逻辑:基于品牌、回归产品、回归客户、回归管理,并重塑盈利模式。离开客户需求谈产品升级没有意义。
国内开发企业普遍缺乏清晰连贯的品牌策略和完善的识别系统,未建立起有效的品牌管理架构及体制。大多数房地产商只注重具体项目的宣传,借助传统的营销手段名噪一时,却难以维持长期的品牌效应和领先地位。少数知名度高、有实力的发展商,已具备发展企业品牌的意识,但缺乏清晰的品牌内涵和完整的品牌策略,也不具备整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来统一进行品牌推广的能力,因此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定位模糊不清。
房地产开发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在不同的地区,从地理气候、历史风俗到消费心理、生活习惯、社会构成都有相对明显的区分。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发商各房地产项目之间,项目与开发商之间的品牌形象连接往往容易脱节。
顺应市场和行业的发展趋势,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从产品力层面上升到形象力层面,将成为必然。
品牌不等于知名度。很多房企在进行异地扩张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品牌的价值:通过品牌战略,可以在地域性很强的房地产开发行业中,发挥规模效应,使跨地域开发成为优势。在竞争日益激烈、产品日趋同质化的房地产开发行业中,房企要顺利开展跨地域经营,维持长期的高速增长,就需要对企业品牌战略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提升。
在市场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不少房企大幅削减品牌推广费用,形象、公益、展示都在减少,这是违背品牌营造规律的,越是在淡市越是要重视品牌营造,在逆市中功课做足了,一旦市场形势转变,最先受益的依然是品牌房企。
以房展会为例,经常会看见品牌房企缺席,前来参展的企业只为买楼,很多企业忽视品牌展示,在购房者盛会面前,只有少数房企重视品牌营造和维护,在销售为王的指导下,包括一些有名的房企在内,均选择了以销售为核心,置品牌与不顾,一方面品牌类公关越来越少,另一方面,越来越少展示品牌,此举对于品牌房企长远发展十分不利,是一种短视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