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房地产市场展望
一, 从字面看,遏制的是“上涨过快”而不是要房价大跌
没有人怀疑政府对楼市的打压和调控能力,深圳拟出“组合拳”调控楼市的四大举措有:制定差异化的住房金融与税收政策;实行针对专业技术人才的住房扶持政策;拓展住房保障对象,各区财政投资保障性住房建设;没收违法建筑、征收违法集资房纳入保障性住房等等。
深圳正在加快研究制定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发展的系列政策,其中包括差异化的住房金融与税收政策,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部门关于第二套房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的规定等。一方面是积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其次是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抑制投资和投机性购房。
深圳按876万常住人口计算,目前我市的住房自有率为33.3%,这决定了未来深圳住房潜在需求依然旺盛。但另一方面,我市房价上涨较快且长期在高位徘徊,制约了广大普通居民家庭住房消费,无法将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8月以来,我市新房成交已经严重萎缩。在今年金融政策较为宽松的背景下,我市新房成交量也远远低于2005年的水平。
二,最可怕的是摧毁式打压之后,“蹦床式”的反弹
深圳房价或者说楼市大起大落至少四次了,每次都是不同的开始,但都是一样越来越激烈的反弹,一次比一次激烈,最早是92—94年的周期;第二次是99—2003年的周期;第三次是07—08年的周期;第四次就是08—09年的周期;这期间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就是市场调整周期越来越短,反弹也越来越激烈,一次比一次猛,但愿2010年调整,第一步要比以前更短,第二不要比以前更猛。
三,2010年房价博弈的力量很强大,房价的稳定是关键
急刹车不如稳制动,在2010年房价向上和向下的力量都很强大,向上的力量有:通胀及资产升值预期;稍紧但依然宽松的金融政策;房地产的产业规划执行力差;政策变动过于频繁;实体经济技术品牌依然脆弱;投资渠道太窄;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公共财政资源的过于集中;城市化与人口红利依然强劲;户籍制度、子女入学的无形推进;文化及传统观念;安全感缺乏及概念炒作等等有关。
四,解决制度缺陷非一朝一夕能达成
在1998年之前全部是福利分房,经过改革之后实行了住房商品化,但是这其中有一个缺陷,就是把所有的人都推向了市场,因此突然发现,很多人其实无法从市场中解决住房问题,当然政府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因而政府就提出在住房制度上要有一个最低的保障功能。
房价的问题折射出的是我国的住房制度问题、土地供应制度问题和金融制度的问题。当然在土地制度问题中,要想解决的话,最主要的还是要解决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财力划分更加对称,地方政府的财政过多地依靠土地出让收入的话,高房价的问题也是很难解决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