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卡通的“连通效应”使房价昂首向上
二期轨道修好后有望实现深港一卡通。
待地铁5条线建成后,可承担500万—600万人次/日交通量,相当于新建25—30条深南路,将建成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口岸、机场、铁路、公交等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提升城市交通品质和竞争力。有了便捷轨道交通使港人在深圳生活香港上班成为可落地的事。
轨道建成后八达通能否和深圳通实现一卡通,“现在银联都在香港方便使用,按当天汇率,深圳通为什么不能在香港使用?”也有委员表示,是否因为两边有汇率差异所以结算难。交委会负责人表示,这主要是技术对接的问题,双方使用的设备不同,但深圳非常重视该问题,已在积极研究解决。
更多的利好消息包括深圳要学习寸土寸金的香港“勾地”政策,加上09年特区外天价“地王”频出,而且“扩关”概念再次进入实质阶段,申请通过省政府审批,并上报国务院进入最后审批程序,均说明深圳房地产市场形势一片大好,国外的投资基金、外商、内地投资客、本地投资客纷纷看好深圳楼市的未来前景,在楼市并未真正调整前已经急不可耐再次入市。与此同时,全市大规模的城市轨道与市政配套设施升级改造,在整体性的住宅供需不平衡下,短期内将令特区外次中心城区,如前海、龙坂和大运的房价上涨预期非常强劲。
在可以预期的未来3——5年内,深圳房价将有进一步的提升,这已经是箭在弦上的事了,不需要什么认同和预期了,从中国房地产这些年,真正市场化也就十几年时间来看,房价的起伏也在遵循80/20原理,现在甚至是90/10规律,大多数人决定不了房价,只有少数人才能真正改变房价的走向,大社区、豪宅、高尚社区、品牌项目都是具有指标性的。
香港的房价平均已经达到8万左右,深圳均价水平已经达到2万多,深港都会如果一体化,这个差异肯定是不合理的,反差不应该有这么大,合理水平在1/2——1/3之间是合理区间,很多人喜欢用房价租金比来谈房价水平的合理性,那是成熟城市的静态值,深圳成熟了吗,还没有吗,随着扩关的刚刚开启,深圳的城市化也才刚刚进入深度阶段,城市发展也还没有完全定型,因为要未来还要考虑和香港的产业梳理和互补关系,所以深圳真正的房价合理水平在3万——3.5万是恰当的,现在是市场经济,考虑所有人的利益那已经被束之高阁成为20世纪的遗产了。
轨道交通实现对接后,巨大的房价差将会产生“连通效应”或者叫洼地效应,把港人拉到深圳来生活,尤其中下阶层,在香港买不起房,但深圳可实现他们的置业梦想,有了轨道交通香港人从深圳出发到中环也就半个小时。而且还有一个因素是这些重大利好第一时间会被炒家释放,投资效应首先体现出来,泡沫也好,过程也好,房价昂首向上是在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