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用Aboboo快速剪辑音频素材

(2016-10-21 10:08:58)
标签:

杂谈

分类: SuperMemo学习

如今,这世界学英语的音频素材可谓是浩如烟海。如何让这些素材为我所用,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舍得认为,泛听虽然挺好,但对于一些经典的素材,分解成句,然后再制作成SuperMemo课程,是目前为止最佳的利用方式,没有之一。

而自打Aboboo出世之后,这个将素材制作成课程的过程变得益发简单。事实上舍得一直在用Aboboo的前身——Q99来剪辑音频素材,但Aboboo无疑更为方便。

用Aboboo剪辑素材,有两种最基本的方式。第一种是在程序的初始界面直接双击音频文件,进入学习界面,然后依次导入字幕文件(lrc/srt等等),它的便利之处在于你可以分别导入英文和中文的字幕,利用字幕文件的时间轴来对音频进行快速分割;第二种是进入编辑器界面,打开音频文件后,对中英文进行逐一编辑。

舍得今天要讲的是后一种。

这种方式同样可以导入字幕文件。但与第一种方式相比,它有个小小的限制,就是字幕文件最好是中英文合在一起的,这样导入字幕后,程序会自动将中英文分离成“原文”和“译文”。

那没有字幕文件,是不是只能手动一句句地编辑呢?

舍得摸索出了一个土办法,可以提升剪辑效率。

假设我们手头有中英文对照的文本,一行英文,一行中文。以往的做法是将英文直接粘贴进编辑器,然后一行行往里粘中文(中英互换亦无妨),这个给中文“搬家”的操作实在是效率忒低了!

舍得研究了一下中英文字幕的格式,然后用正则表达式将文本处理了一下,变成酱紫的格式:

[00:11.32]What's your goal in life, Bill?        比尔,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

就是每行以时间码开头,紧接着是英文,随后是两个TAB分隔符,最后是中文。对于熟悉正则表达式的童鞋来说,这个操作就是小菜一碟。

根据音频文件的不同,在文件头部和尾部可能要加几个空行,每行放时间码即可。

辣么问题来了,有童鞋要问,我特么怎么知道时间码是多少?

答案是,随意。

只要你高兴,时间码随便填,格式对就行。

整个操作的过程,熟悉emeditor的宏操作的童鞋,可以直接录个宏,这样就能实现“一键搞定”,简直是爽歪歪!

完成上述操作之后,我们只需把这处理好的文本另存为LRC格式,就可以将它导入到Aboboo的编辑器中。

实际上我们做的这些,只为实现一个“导入LRC,让编辑器帮我们自动分离出原文和译文“,从而省去”给译文搬家“的麻烦。

导入LRC文件之后,原来默认的音频断点丢掉了——这有何难?从编辑器波形区下方找到智能断句的按钮:

http://s2/middle/001K43yhzy75MQquIsF51&690

然后,根据当前音频文件微调一下这里的参数:

SNAG-0038

就可以重新获得音频断点。断点的准确性在于上面的参数是不是够合理,但要注意,没有100%完美的参数,最终还是要靠手工调整。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逐一聆听每一句的音频,微调音频断点,必要时要对某些句子进行分割、合并等操作——这方面的操作,认真阅读Aboboo的文档即可。最常用的无非是:

  • 用Ctrl+鼠标左击(点在你想分割的位置)来将当前句子一分为二;
  • 按F10键将当前句合并到上一句;
  • 按F11键将当前句合并到下一句;F10和F11,习惯一个就行。

最后想对Aboboo的开发者说几句这个编辑器存在的不足(最近QQ上也联系不到大张),如果编辑器能在以下方面更加完善就妥了:

  • 支持用导入的txt文件分离中英文,文件中的中英文件只需以一个或两个TAB分隔符隔开就行,导入时不影响原有断点。这样就省去我们手工加时间码,再转成lrc文档的麻烦;
  • 在编辑器中对原文和译文进行编辑的时候,插入回车或删除一个空行,应允许原文和译文一起动。这个设置会提高我们在微调断句时文本编辑的效率;
  • 编辑器最好能支持分别导入原文和译文的字幕文件,我们要的是导入前者分割断点,导入后者时保持原有断点不变的贴心功能;
  • 编辑器的波形操作最好能跟学习窗口的保持一致,目前的太过简陋:无法放大,断句时没法做得更精确;
  • 支持导出原文、译文合一的字幕文件;
  • 支持导出以句为单位的音频,且允许用户选定要导出的句子;

软件的优化几乎是永无止境的,关键看你是不是能够经常站在不同用户的立场去思考。

本文版权归舍得学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作者:舍得
首发:舍得新浪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