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街道:中和巷——沈万三到昆明后的落脚地

标签:
石屏会馆中和巷昆明记忆沈万三昆明街道 |
分类: 昆明街道 |
根据搜索资料显示,现在的中和巷应该由桑梓巷(东起景虹街,西接中和巷)、中和巷、吉星巷构成。以儒家思想“致中和”得名。《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桑梓巷 在昆明城区翠湖之南。东起景虹街,西接中和巷。《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必敬。”意为见到桑与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遂用桑梓作为对故乡的代称,后以此意改为桑梓巷(吴光范《昆明地名博览辞典》)。
中和巷 在昆明翠湖之南。北起翠湖南路,南至武成路,中与桑梓巷相通。1950年后两段统称中和巷。1998年前后省级机关建房,巷道缩短。以儒家思想“致中和”得名。《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吴光范《昆明地名博览辞典》)
另有资料:原来昆明最长的一条巷,连接翠湖和武成路及景虹街,内又有吉星巷等三条支巷,石屏会馆,昆明二幼均在巷内,以儒家思想"致中和"而得名。
临翠湖南路入口处,有“石屏会馆”路牌和牌坊。沿着路口步行不远,有茶室和酒吧。再进入便是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两百多年历史的石屏会馆。
从翠湖南路到石屏会馆前一段,原来叫沈官坡,即桑梓巷口至翠湖南路。沈官坡,即是和历史名人沈万三有关的地名。因朱元璋猜疑,沈万三被发配到沈阳,而后受沐英说情接到云南,沈万三连同家眷被安置于其别墅附近,即中和巷的下段沈官坡。沈万三后来到大理,并与张三丰相遇。沈万三遇赦后回到昆明,隐居于西山太华寺,号“西山逸叟”。
石屏会馆为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由当时石屏在昆明的行商者和学生倡议,石屏在昆同乡会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捐资,由云南唯一状元袁嘉谷先生(石屏人)和知名人士张芷江先生(当时名士)直接组织重建,主要目的是照顾石屏在昆明读书的无住房学生和旅游、行商之人住宿及商贸集会。2004年重新修建后,会馆出租给一企业办起了餐馆,出租期限为18年,2010年6月14日由于厨房起火引发火灾。
过了石屏会馆前路面,一条是直接通向景虹街的居民楼小道,右转是停车场,并可通向人民中路和三一国际礼拜堂(三一圣堂,始建于1903年。1997年2月,因昆明城市建设拓宽道路需要,"三一圣堂"被拆除。03年重建,04年12月完工。)
前一篇:昆明街道:景虹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