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http://s9/middle/5f2add4btc0a85bf0e628&690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朱熹也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有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集广益的好处。况且现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就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就为语文阅读教学的进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单靠在校的语文学习时间和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成了当前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今天,我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话题谈谈自己的浅见,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鼓励、引导家长给学生买书,指导学生选择阅读的内容。
虽然有个别学生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但做父母的望子成龙心切,都希望孩子能成材。所有的家长都愿意给孩子买书,但是有的家长不知给孩子买什么书,多是从书摊上买一些便宜的彩色故事书。
教师可以通过家访(比如平时家长来接孩子时,在校门口等)、召开家长会、平时的语文课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读物。在推荐的时候,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教学要求等方面,尽量让家长给学生买一些适合学生理解水平的书籍。例如,在低年级时,孩子刚学习了拼音,认识的汉字也不多。为了巩固孩子的拼音水平,发展他们的阅读能力,我当时要求家长多给学生买一些注音的、配图的小故事、儿歌等书籍。当孩子学习了《丑小鸭》以后,鼓励孩子读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在孩子学习古诗以后,建议孩子读读《唐诗三百首》,当孩子逐步了解一些成语以后,则鼓励孩子多看看成语故事,特别是有关历史的成语故事,我还让家长给孩子购买上下五千年来读;在学习《坐井观天》以后,鼓励孩子主动读读寓言故事,学习了《空城计》以后,有意识地鼓励孩子看看《三国演义》,了解四大名著。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选择阅读的内容。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一个好朋友;反之,读书不加选择,去读一些不适合学生读的书,往往事与愿违,学生的阅读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带来不良影响。
二.鼓励孩子把书带到学校,相互借书、交换看书。
尽管自己经常有意识地推广课外读物,也鼓励家长买书,但是,当你向孩子们推荐一本书的时候,不可能每个孩子都会买一本。一般家庭也没那个经济实力。所以我就鼓励孩子们把自己买的书带到学校,放在图书角的位置。孩子们之间互相借着看、交换着看、大家一起看……
假如一个孩子带一本书,一学期下来,他们互相交换的看,就可以看到很多书。有的学生没有带,有的学生积极性很高,一个人就带了好几本,象我们班的靳明扬同学带的书就非常好,带的书有高尔基的《童年》,罗广斌、杨益言所著的红岩中的《小萝卜头的故事》,还有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等等,这个孩子平常就乐于助人。像这样,班里的孩子经常有书看,阅读量自然增大了, 知识也逐渐提高了.
三、利用好早晨和下午上课前的几分钟,每天集体朗读流行诗歌或课文。
增大学生阅读量不仅是让大家蜻蜓点水似的认读一些相关作品。对于优秀的诗文,还要求大家背诵。不管是教科书上的还是课外的。《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如此多的教学内容,光靠几节语文课是不行的。所以我就靠班里的值周班长来组织,安排。每天在这两个固定的时间段内,由值周班长带领全班学生进行朗读或背诵。
四、每周都让学生上读书课,鼓励学生读课外书。
我们每个班都有一节阅读课,还有就是利用每周星期三下午第三节课为读书课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我们班里学生合订着《中国少年报》,订了10本,另外再用图书角的,再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书带到学校,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书刊杂志都可以带来。在阅读课上我们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要教给学生的阅读的方法。
学生阅读,不能只注重过程,更要注重结果。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法是不足取的。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深思,字得其训,句索其旨。”阅读与思考要紧密相联。深入领会文章语言的运用、内容主旨、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精妙,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我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通常有:⑴圈点符号法。阅读时,要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点出来,以便于考查和理解。圈点符号法,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需要选用,注意画的醒目、突出,便于鉴别。⑵批注法。在阅读中,对于某些语句,若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对某些问题有异议,就不让灵感火花稍纵即逝,而应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或发表意见,或提出质疑。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阅读,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阅读,真正做到如皮萨略夫所说的:“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是为那些会读书的人准备的。”
2、要指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古人也教导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阅读笔记是增长知识积累,储备语言积累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那么,怎样做阅读笔记呢?我常常采用这样的方法:⑴让学生用笔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各种要点,内容包括:佳词、佳句、警句、精彩片断、重要段落等,摘抄后要注明文章的标题、作者及出处,还要有相关的解释或见解等。⑵让学生以适合自己需要和爱好为标准,把对自己有用的文章贴在特制的本子上,并注明出处。这种方法最便于剪贴报纸。在剪贴时可以适当归类,以防资料过多,搀杂不。⑶鼓励学生自制规格相同的卡片,把文章的要点或精辟句、优美句、精彩段摘录在卡片上,采取单项形式,一张卡片记一个内容,储存信息,以便日后查找。通过做各种形式的阅读笔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通过实践,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读书课,同时也明白、懂得了许多知识。
五.布置特别的家庭作业
为了积极响应教育政策,我现在一般不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书面家庭作业。但是,我经常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布置作业的方式也比较特别。例如,在本学期第一单元学习了有关孩子们玩的各种游戏后,我安排学生搜集了有关新老游戏的大量资料,上了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孩子们进行了新老游戏的成果展示;学习了《奇妙的太空生活》后,安排学生去搜集更多有关太空的知识;学习了《颐和园》后,布置了让学生了解有关北京甚至全国的名胜之处;最近在学习了《别踩了这朵花》以后,布置的作业是走进冰心,去搜集更多有关冰心的作品,讲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收集这些资料的时候当然要主动去看一些课外书。另外寒暑假的作业中,一定有一项是推荐一本课外书。
六.课堂上表扬见识广的学生,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书本上时不时就会遇到好多课外的知识拓展,这时候知识面广的孩子往往回答是时就表现的很积极,像我们班的许骞懋同学,懂的知识就很多,在学生积极发言后,教师及时鼓励,表扬,这时就给其他学生树了一个榜样。可以说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犹如甜甜甘露滋润着学生心田。去其他学生看到教师经常表扬见识广的同学,同时自己也明白别人的知识是从课外书中得来的。那么,大家就有主动看书的愿望,激励大家主动学习、求知的兴趣。从而班上将会掀起看书的热潮,并形成良好的班风。
在这次家长会我还特意让他的家长发言,为其他家长讲述了她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相信对其他家长一定有帮助。
七.推选图书管理员,帮助学生到图书室借书。
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图书室的书很丰富,所以我们班刚刚推选了一个图书管理员,她每周负责收集信息,了解哪个小朋友想借什么书,由她负责和图书管理老师接洽,帮助同学们借阅、归还。教师要经常提醒大家要爱护书籍。告诉他们损坏了要赔偿,多教教他们掌握。
杜甫说:“群书万卷常暗诵。”学生积累阅读材料,不能只满足于充当记录的“书橱”,重要的在于体味运用,体味是吸收材料的过程,运用是积累材料的目的,如果不体味运用,阅读便会劳而无得,因此应经常翻阅所积累的材料,反复体味理解,融会贯通,对其中的佳句名言还要熟读背诵。这样,“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万卷书”,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以得提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