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利双收才是真富贵”值不值得赞扬

(2011-04-20 23:40: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名利双收才是真富贵”值不值得赞扬

煤改过后,山西煤老板如何转型,一时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在吕梁汾阳市,一群煤老板组成的转型协会,却不约而同投向了公益事业。为了把煤老板手中巨资留在当地,汾阳市市委书记王志强号召他们做一个有名气的富人,并以汾阳的历史文化名人朱之俊为例激励他们,“像朱之俊一样,做一个有名气的富人。”是王志强对汾阳煤老板的一句忠告。(419日,据中国新闻网)

在“做一个有名气的富人”这一号召之下,当地十几名煤老板热血沸腾,纷纷将钱投进了公益事业。目前,汾阳众多煤老板已经确定资金15亿元,用于投资教育、文化、旅游、食品加工等诸多产业。可以说,这一号召见效之快、影响之大还是颇为让人欣慰的。

中国文化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山西煤老板们在得到大笔经济财富之后,能够响应政府号召去做公益慈善,为当地群众谋福利,是一件值得赞许的事情,因为它完全符合了中国文化倡导的传统道德观。但有一点还是值得我们思考,都道“仁者爱人”,一个真正道德高尚的人应该是以“爱人”且能“助人”当做自己的道德标准的,一个真正道德高尚,真正爱人的人也是只遵从自己内心的道德感引导,不图名利的。“名利双收才是真富贵”的论调却让我们只看到了对名利,对富贵的追求,并没有表露出“爱人”的意思。

中国还有句古话,“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或许更能概括山西煤老板们的心态。中国人对名声的热烈追求,自古皆然,时代发展到今天,这一追求只见膨胀,未有衰减。从各地层出不穷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到为官员歌功颂德的歌曲、诗歌、MV,都是官员求名的见证。企业家追求名声、好大喜功的也不在少数,有了钱就想着怎么再去得到别人的赞扬和崇拜,买官、买文凭,四处争荣誉、争头衔,凡此种种怎么看都不像真正有道德感的企业家所为。我们并不否认山西煤老板们做公益慈善的良好初衷和实际效果,但山西汾阳市委书记王志强以“名”为号召还是迎合了一不部分人的求名心理。

名和利一直是人们追求的两个主要对象。在社会中,财富代表了经济资本,因为商品及其价值象征能用来投资并获得一定回报。同样,声望反映了社会资本,因为可以动员社会网络关系来获得一定的回报。如果两者兼得,名、利可以成为一个人在社会中进行经济和关系交换的强大动力,从而使得其社会地位得以提升。很多时候,对名声的追求是有一些自身利益考虑的。在这时候,即使这个人做出了一些好事,但这隐藏在好事下的为自己谋利的动机还是不值得提倡的。

一个煤老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自己开煤矿的日子是在害怕中度过的,“什么都怕,怕官员、怕村民、怕出安全事故、怕记者,每天就是请客吃饭送礼,应付各行各业的人。我是一个要强的人,但那会儿压根要不起这个强啊。”这说出了很多煤老板的心声,煤老板在迅速积累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承担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一直以来,私人煤矿事故频发,一直为民众所诟病,煤老板更多的时候背负着利欲熏心,漠视生命的骂名,山西临汾政府号召他们做慈善可以说是给了他们一个洗去身上骂名、实现名誉转变的机会。但这个机会并不应该是单做一些公益慈善就能完成的,要实现自身形象在民众心目中的转变,煤老板们还要考虑如何在自己的煤矿上下下功夫,想一想如何保障煤矿安全,如何保障煤矿中工人的经济收入和福利,更应该想想如何给周边的居民带来利益,少制造些环境污染,只有自己的煤矿安全提上去了,经济效益体现出来了,给民众带来了利益,名声好了,自己的名声才能真正好起来。否则,自己再怎么在外做慈善,在民众眼里看来也只是“面子工程”,是在给自己形象做公关,也就不会得到民众的赞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