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子女成候鸟,老人怎能不空巢?

(2011-04-19 12:57:22)
标签:

情感

分类: 时事评论

      子女成候鸟,老人怎能不空巢?

    作者:马桂路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中国逐渐告别“多子”时代。独生子女父母开始陆续进入老年,“四二一”家庭结构凸显,一户人家需供养4个老人也早已屡见不鲜。日前,浙江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10年浙江省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调查》显示,按子女与父母不同吃同住为标准界定空巢家庭,浙江省城镇老年人家庭空巢率已达74.96%;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率为59.56%,呈现出较快增长趋势。(4月18日,《人民日报》)

    几年前,一首《常回家看看》道出了无数空巢老人的心声,风靡一时。时至今日,歌曲不再流行,空巢老人数量却直线上升,直让人感慨年年岁岁空巢依旧,此事古难全。

    家人团圆,子女相伴是所有老人的心愿,但如今多不能实现,老人独守空巢已是常态,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许多人批评做子女的不顾老人精神感受,其中不乏狠批子女不孝的声音。固然,老人空巢有子女不孝的原因,抛弃老人、不赡养老人的情况也屡有发生。但在以孝道作为衡量人道德标准的中国,不孝意味着做人的失败,大多数人还是不会冒这个险。我相信,子女不回家,老人空巢率上升的主要原因还是被严酷的社会现实所迫,中年人多疲于工作事业奔波之苦,忽略老人实是无奈之举。

    在农村,由于农忙时节集中于夏秋两季,其余农闲时节,村中的中青年男子就多外出打工,每年也就回一次家,村中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看家,照顾农活。由于平时田里并没有多少农活可做,许多妇女就去农村城镇边界的电子厂、食品厂之类的厂子做工,家里就剩下老人和孩子。在现在,单纯凭借务农收入已很难满足生活所用,遇到孩子交学费,老人生病时,靠田地里的粮食收入更是捉襟见肘。外出打工实是被迫之举,又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民工无法在城里安身,家人也无法跟进城,只能够每年候鸟一般来回迁徙。在这种情况下,“常回家看看”实是奢侈的事,没有人不想家,但在家不外出就意味着生活来源的缺失,老人也不可能不空巢了。

    城镇中的人其实并不比农村人更优越,城镇不像大城市,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各种活动丰富多彩;也不像农村,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什么人家有什么事情大家都一清二楚,靠血缘关系维系的乡村伦理极为牢固,邻里之情甚至胜过远房亲戚。城镇中人虽人口密度大,但多老死不相往来,同住一座楼互不相识的情况也不少见。而且在城镇中,生存所需生活资料无疑比农村所需要多得多,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在为生存来回奔波,下岗就意味着断了生活来源,城镇中的人心理压力要比农村人大得多。

    防治老人空巢,子女回归家庭是关键,但要让子女能守住家,最重要的还是给他们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只有让他们心里踏实了,他们才能自觉回归,如果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我们又将他们禁锢在家庭里面,那只会造成更大的困难,更大的不公平。即使能靠法律强制他们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老人,身在曹营心在汉也未必更给老人带来安慰,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每个人都顶着巨大压力,如果不能给他们卸压,每个人都只会是个候鸟,家庭也只能是个每天下班回来的中转站而不是归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