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的“其他支出”到底有多少?
近日,有网民在互联网上贴出发票照片,称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购买几百万高档酒供私人支配,引发关注。中石化广东分公司新闻发言人证实去年公司确实采购了数批酒,但称“这批酒是公司正常的商品购进,属于公司‘非油品’经营项目”。但知情人透露,没听说也没见过公司出售这些高档酒,网曝所购酒部分是用于接待。(4月14日,《新京报》)
依我看来,将天价酒归入“非油品”经营项目虽然聪明,还是不如直接将之算作“其他支出”更贴切些。一则“其他支出”简单易懂,“非油品”支出则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以为中石化只有“油品”项目;二则“非油品”项目支出本也包含在“其他支出”之内;三则“其他支出”现在可谓万能,政府支出凡不便公开的都可包含在内,国企与政府保持一致,更容易让民众明白。
现在流行个说法“‘其他支出’是个筐,三公消费往里装。”政府财政支出凡事认为“不适宜”公开的预算条目都隐藏在“其他支出”的一类里。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的“其他支出”让地方爱不释手,频频使用这一高招,其原因有二,一是看不到具体支出用途,人大审议好通过,一是年度中财政资金在科目间流转不虚人大审批。于是,“其他支出”也就名正言顺的频频站在预算审议上屡试不爽,一些地方的“其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30%甚至40%。
换个名号,穿上件“其他支出”的外衣,三公消费就名正言顺的大行其道,可见其魅力,在这方面,中石化当真该向一些地方政府学习一下。立项“其他支出”,不仅什么支出名目都看不到,而且还不容易被监督,即使曝光民众也不容易知道钱花在了什么地方,更不会出现如今对中石化的口诛笔伐了。
“其他支出”当真是个万能的印钞机,什么假冒伪劣经过这一道程序都变得正当起来。政府的“其他支出”过高已引起民众的关注,国企诸如中石化之类又有多少呢?
中石化的奢靡习气并不是最近才被曝光,两年前是价值千万的“天价吊灯”,现在又是价值百万的“天价酒单”,而且“都是一周内所购买的,实际购酒达到了300多万元”。毫不夸张的说一个普通家庭一辈子都挣不到中石化这一周买酒的钱。被依法判处死缓的中石化原老总陈同海奢靡无度,每日挥霍超过4万元,不知道这算不算中石化的“非油品”项目。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本应想着为国家创收,为百姓谋利益才是,可是至今只见中石化连番涨价,日进过亿不知返利惠民。前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同志曾在媒体公开抱怨说:“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国企搞不好的时候你们骂我,现在国企搞好了你们还是骂呢?”在他眼中看来,国企创收了,获利了就是好的,就成功了,却没能想到即使挣再多的钱,来路不公平,分配不公平,无论如何都不会得到民众的赞同。世上都知道做企业的创收了就要为股东分红利,国企是全民控股企业,也应该返利回民才是,没见过向中石化这样几十年如一日的拿着股东的钱做企业还要再在股东腰包里掏钱的。更让人可恨的是,拿了民众的钱还要去搞一些“非油品”经营项目,搞奢靡浪费,这是任谁都不会原谅的。国企中向中石化这样奢靡的还有多少不得而知,中石化还有多少“非油品”项目也无从所获,在现在国企问题迭出,已引起民众很大意见的情况下,应当清查这样的“其他支出”,早日让国企走上正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