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互联网的游戏

(2009-04-15 11:06:25)
标签:

企业机制

vc

参照物

资本

股东

中国

it

    想做一个公司,先要数数自己的本钱。
    就网络公司来说,这本钱应该等于制度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货币资本。
    但是,前三种资本虽然很重要,但毕竟只是 势,而后一种资本才是力。力可以借势,势可以助力,但没有力,势就没了形,作用无从体现。有多少人拥有或者自认为拥有这样那样的无形资产,却由于没有钱的 支持而壮志未酬。经常听些年轻人抱怨,自己有多么伟大的创意,多么伟大的能力,多么伟大的产品,但就是没人识货,结果始终不能起飞。人人都承认,金钱不是 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但是,有了钱就一定能成功吗?不一定,很不一定。从网络风险投资的成功率看,大致在10-20%之间,也就是说,投资10家公司成功(高回报退出)的也就 一到两家。剩下那80-90%拿到钱却没有成功的公司出什么问题了?从十几年网络发展历程看,大概问题出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赶时髦,赶热潮

    这十几年来,风险投资基本是按主题赶浪潮投资的。从早期的门户,电子商务,到中期的无线增值,游戏,再到这几年的视频,SNS。总之是美国什么火 了,中国就投什么;一个公司火了,马上就投一堆。这也很难怪VC们,他们不是做网络的,很难判断网络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只好找参照物。而所谓参照物无非两 类,一类是当红的公司,一类是其他VC投资的走向。按说做网络的应该有想法,有创新,但事实证明绝大多数做网络的也不比投资家们更内行些,也是傻子过年看 隔壁,什么火跟什么,什么容易拿到钱抄什么。结果当然是成功率的大幅降低。

 二,喧宾夺主,资本家成了企业家

    尤有甚者,一些投资者不甘于位,主动甚至强行充当公司决策者和操作者的角色,这也算中国互联网业一大特色。经常见到一些投资人,张口就说:“我不懂 网络”, 没等你夸他谦虚,他就会接着说:“但是,。。。”。然后预算要他说了算,招人要他说了算,产品要他说了算,管理要他说了算,进度要他说了算。这哪里是不懂 网络,分明是全才啊。于是,资本的逻辑取代了网络业的规律,损益表的算法取代了企业经营的道理,一方股东的利益取代了全体股东的权益。都说中国企业界一大 特色是大股东侵犯小股东利益,在我们网络界,投资方即使是小股东也常侵犯大股东或其他股东的权利。这样的公司能做成才是怪事。现代企业机制一大特征就是所 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以硅谷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机制更是弱化了传统董事会的角色。西方的真经被东来的和尚念歪了,不管这些和尚是说中文的还是说洋文的。

     话又说回来,很多VC不得不介入公司运营也有其苦衷。中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不成熟,大部分网络业创业者没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经营管理经验,又不 肯放权给职业经理人(或者职业经理人也不够职业),为了避免投资失败,只好放下身段弄脏手。但是,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也不能证明角色错乱可以成功,只 能证明投资的轻率。财大者难免气粗,但要粗的有章法,粗对地方。

三,市场大于产品,后继乏力

    正是由于投资赶浪潮,追热点,所以同一拨同一类被投资的公司竞争起来异常艰苦激烈。正是由于外行领导内行(或者就没有内行),所以网络业现在市场派 的声音远大过产品派。我曾多次被人审问过是那一派的,我只能老老实实地说是产品派。纵观网络历史,凡是成功的公司都有好产品,无论在做好产品的磨难中道路 多么曲折,压力多么巨大;凡是不成功的公司产品都不够好,无论其市场投入多大,招数多多。我当然同意在做好产品的基础上大做市场,但前提是必须有了好产 品。大约是在03-04年开始,互联网业开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但我们一些同仁的思路还是停留在幸福的90年代,东西做的好坏不重要,因为市场贫 乏,没有好东西,只要争了第一,总能找到出路。所以,做不出好东西(甚至就没想做出好东西),就想吹出个好东西,以为中国还是过去那个钱多人傻的社会。结 果,大量资金和力气都浪费在所谓市场推广上,最后也做不成个局面。任何公司做不出好东西,却寄希望于单纯的市场伎俩,无异于把投资当伟哥吃了。其实一个不 好的东西放大一万倍还是成不了好东西,与其把宝贵的资本浪费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上,还不如老老实实地走创新之路,做出好产品。否则,最后落个举而不坚,坚而 不久,久而不射的尴尬局面对谁都无法交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女孩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