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
不止一位思想者在对人类日益的快速度表示深深的忧虑。道理明摆着,快速度的确为人类带来不少眼前利益,但却在加快地球的窒息、人类的灭亡。
诗人于坚在接受年轻诗论家谢有顺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现代化的目的是为人生的,是为人更无忧地栖居在世界上。但这个基本的目的离我们到手的一切似乎越来越远。越现代化我们就离人性越远。
诗人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他的朋友最近买了奔驰,相对于贫穷的昔日,他在夜里更睡不好了,他的身体——耳朵延伸到停着他心爱的汽车的街道上,他的心四分五裂,挂念着房子、股票、电脑、手机、汽油……
诗人在追问:现代化今天似乎已经成了使人一切更快的某种东西,更快的某某,忙着去干什么?前面那个站是什么站?
人忙着去干什么呢?的确是发人深省的问题,但人是执迷不悟的。你不走,大家推着你走;你不快,大家推着你快。
诗人于坚继续说:“为了快,我们创造了伟大的塑料,让它包裹了大地,让大地呼吸困难;我们创造了温室,让它混淆了四季,让我们辨不清时日。我们创造的塑料要200年才能完全分解,比一个人的生命更长,比思想更永久。我们正在以落后过时为理由毁灭大地这个与生俱来的永恒者,同时造就一个敌视生命的永恒。”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带给人类具体东西的还有什么呢?
评论家南帆先生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按南帆先生的意见,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人们对服装的鉴赏力会继续增强,同时,人们对于他人面容的注视会继续减少;人们将很少为沉默或者含蓄的微笑而动心。自吹自擂,自我“包装”的话语技巧可能盛极一时,进行成功的耳朵投机;人们的躯体将日益笨拙——尤其是电子游戏机中间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们听不出鸟的声音,只能分辨出各种型号轿车的笛声;人们将对交响乐、国画、油画不耐烦,而对流行乐、漫画更为欢迎;文字作品将受到人们的冷落,卡通片的好感却持续升温;人们对诗歌格外陌生、对书法的鉴赏力趋于消亡,当然电脑打字越来越快、对于商务文件与合同款项的文字表述倍感亲切。
因为食品的精致,人们的排泄快感将越来越少;因为有了冷气机、电褥子,人们对于寒冷或者炎热的忍耐力将迅速降低;因为良好的医疗条件,人们将难耐疼痛;因为说的太多,人们的“爱情”将趋于麻木……
总之,现代化,“快”已抽去了人类生命最本质的感觉。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查尔斯·狄更斯早就对这种时代进行过深刻的描述:
这是最美好的时光/也是最难熬的日子/这是充满智慧的年龄/也是极其愚笨的年龄/这是拥有信念的时代/也是背信弃义的时代/这是光辉灿烂的季节/也是黑暗泥泞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绝望的冬日/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正在走向天堂/我们正在走向另一条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