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乡小学里的绮云书室

(2019-04-09 09:54:49)
标签:

杂谈

图片

分类: 街头巷尾
 绮云书室
   
  今天从鸣乐路下去,路过西乡小学,这里竟然保存着一处完好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绮云书室。
  
  "绮云书室"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的乐群村,是郑氏家族的开创者、郑毓秀的祖父郑姚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建造的,是深圳历史上最大的私人书室建筑。

 这座建筑占地3000多平方米,建筑物包括大门、围墙、前殿、中殿、后殿、东船厅、西书楼、明楼、花园、金鱼厅等,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与百米之遥的"郑氏祠堂"相比,无论从占地面积还是建筑规模都要气派不少,可见当年这个家族对教育的重视。

屋内的柱子都是选用质地上乘的整根红木制作,历经百年依然坚固如初,连钉子都很难钉进去。书室里木雕、石雕、砖雕工艺精湛,图案精美,代表了当时建筑艺术的顶尖水平。文物专家称,单从建筑艺术的角度而言,这里都称得上是珍贵的文物。1996年,由省、市文物部门联合组成的文物专家鉴定组,对绮云书室进行鉴定时,将其誉为"深圳的陈家祠",         1998年绮云书室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绮云书室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可惜我们路过那天并没有开放。不然可以进去浏览这一绮云书室。

百年绮云书室,尽管历经沧桑雨雪,但如今仍书声不绝,成为了当地小学的国学教育基地,引领年轻一辈正直做人、乐善好施。

  近代史的中华女杰郑毓秀正是从这个书室走出的。据当地文史馆负责人介绍,郑毓秀的孩童时光在西乡乐群村度过,她在“绮云书室”接受了早期启蒙教育,14岁东渡扶桑求学,15岁加入同盟会,成为反清革命志士;远赴巴黎求学,之后成为中国第一位法学女博士;作为中国第一位女律师,她一生从事妇女解放运动,作为起草民法的委员之一,将妇女婚姻自主权利第一次写进了法律条文之中。抗日战争时期,其夫魏道明接任胡适出使美国为民国政府驻美国大使,郑毓秀随从在美国做了大量的抗战工作。

  从历史缅怀再看百年后的书室,吸引人们关注的还有书室内3万多图册的书墙。如今,此书室的图书管理员每个学期开学后每天都要打理讲堂,等待西乡小学教师带着孩子们来上国学课。

  西乡小学校长康卫东是绮云书室国学课的发起人,也是这所小学走出来的学生。“小时候就经常到书室来读书,听村里的老人讲起郑氏族人乐善好施和励志爱国的故事。”正是从小心里对书室埋下的情怀,在到任西乡小学校长后,康卫东第一件事就是推动将书院打造成西乡小学的国学教育和爱国教育基地。

  在郑毓秀的石雕像下听先人故事,用国学讲坛作为开学礼,西乡小学这样的传统一直保留着。“用身边的典型故事,从小教育孩子们知书达理和爱国爱乡情怀,让西乡文脉一代代传承下去。”站在郑毓秀的石雕像下,康卫东说出了内心的愿景。

  郑氏家族的精神值得流传下来,一是艰苦创业,勤劳致富;二是善良慷慨,乐善好施;三是尊师重教,正气做人。这些精神值得年轻一代铭记和发扬,也是值得保护和挖掘。可喜的是,绮云书室如今已打造成了国学教育基地

   
西乡小学里的绮云书室

西乡小学里的绮云书室

西乡小学里的绮云书室

西乡小学里的绮云书室

书室的历史变迁

  1925年,宝安县第二区在绮云书室成立农民协会。第二年,中共宝安县第二区委员会在该书室成立,绮云书室从此成为宝安区农民运动和党的活动中心;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进驻西乡的日军大队,将队部设在绮云书室。书室内家私遭日军破坏,被当柴烧。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西乡乡公所筹建粮所,向郑家借用绮云书室做粮仓。1962年,粮所扩建粮仓,将主殿两个天井加盖瓦顶,并拆毁了西船厅、东书楼、厨房和明楼一部分。1986年,在台湾居住的郑姚后裔,携着新中国成立前带走的绮云书室房契,回乡要求政府归还祖屋。3年后,绮云书室产权归还给郑氏家族。1996年,绮云书室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月,由西乡街道办出资170万元收购绮云书室为国有,并交由西乡第二小学保护、管理并适当使用,郑氏后人随即捐资10万元在校园内建起郑毓秀塑像。



旧学开出新气象 嘉礼传承好家风

据悉,2018.12.15日绮云书室举办“抓周礼”:
   
  据了解,“周岁礼”的服务对象是国学讲堂讲师张冬安先生的次子,礼仪由国学讲堂项目组发起并主持。

  礼仪首先从布场开始,项目组根据绮云书室的建筑格局和实际环境,选择中厅天井和后厅作为礼仪场所。具体布置中,将天井两侧的走廊视为古代建筑的“东西塾”,分别设置了宾客席位和卜筮席位,在天井正南面的中部设置了主人席位。

下面这张图片来自于网络
西乡小学里的绮云书室

  同时,工作人员以孔子像为中心,依次在后厅设置了抓周席位、宾客席位、祭祀区、司礼位、执事位。最后,为确保街道群众能够完整、清楚地观看礼仪,工作人员还特地把后厅东西两侧设置成了观礼区。
  观众陆续在后厅就坐后,礼仪进入开场前的静候环节。为进一步保障观礼人员能看得懂整个礼仪,增强其参与感和在场感,项目组还特地设主持人一名,专门针对礼仪进行全方位的解说。
  在司礼、执事、主宾等参礼人员就位后,主持人向观众介绍了“周岁礼”的意义,他介绍到,“周岁礼”属于嘉礼的一种,在华夏传统习俗中,子女出生满一年时,家长会为孩子制作新衣,并为孩子盥洗、沐浴,祭告祖先后,挑选出寓意吉祥的物品让孩子抓取,以预测孩子今后的发展方向。接着,主持人还向观众一一说明了参礼人员各自的角色、职能。
介绍环节结束后,礼仪正式开始。随着司礼雅正、悠长的宣礼声,参礼人员纷纷肃立、持敬。

  “周岁礼”的第一个环节是“筮日”,即是主人请来卜筮者,以占卜行礼的吉时和正礼的嘉宾。按着司礼的宣示,主人庄重地来到卜筮席位,向卜筮者传达了来意。随后,卜筮者将卜得的吉时呈递给主人,再转由司礼宣布。

  接下来是主人迎请宾客的环节。该环节,主宾之间演绎了古人“三请三让”的礼俗,呈现出了传统礼仪谦让和谐的精神内涵。

  随后,在司礼的唱声指引下,主宾缓缓步入后厅,开始祭告。这一环节,分别由主人和宾客主祭,主人献馨香以敬神,宾客献苹藻以飨神。所谓“苹藻”,即是粟、豆等谷物的代称,表达的是所献之物微薄但诚意深厚的含义。
下面这张图片来自于网络
西乡小学里的绮云书室


   “三拭”环节是整个周岁礼的核心。拭就是抓取的意思,“三拭”意思是幼儿要在司礼的唱礼声和司乐的击节声引导下,完成三次抓取。

    这一环节的唱词尤其值得注意,行“初拭之礼”时,司礼唱的是“皇圣明后,天覆弘仁,于兹令日,定志昭伦”,以揭示天地的生生之德;“再拭之礼”的唱词为“三族礼顺,敦序恩亲,隆仪崇戚,德佑一身”,揭示出了先祖的恩德和传统家族对礼的重视。

 “三拭之礼”的唱词为“木枝同庆,棠棣先民,和乐既洽,上下同欣”,传递了欢快喜庆、众人同乐的祥和气氛。三次抓取过后,幼儿最终选择了象征着“权力和官爵”的印章。宾客随即向观众解释了其中的内涵。

   礼仪的最后是主人酬谢宾客和执事。这一环节,由主人向参礼的宾客、执事一一敬酒,表示感谢。

  为了表示礼节,宾客、执事在接受敬酒时要说“赐灌”,而主人则要回敬称“敬养”。酬谢结束后,主人和宾客还向堂上两侧的观礼人员行礼表示谢意。

 据国学讲堂项目组介绍,“周岁礼”是嘉礼,也是家礼,既能诠释传统礼仪的诚敬内涵,又颇具时代精神,可以很好地与新时代家风建设工作相结合,帮助参礼家庭在实践中推动其家庭文化深入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