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乡王大中丞祠

(2019-04-08 08:57:05)
标签:

杂谈

图片

分类: 街头巷尾

王大中丞祠:

是深港两地仅存的一处纪念清代广东巡抚王来任的纪念性祠堂

  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西乡社区巡抚大街。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三开间三进布局。面阔11.75米,进深32.73米。砖木石结构,清水砖墙。门额石匾刻“王大中丞祠”,两侧阴刻对联“巡粤表孤忠耿耿丹心奏牍两章昭史册”、“抚民留善政元元赤子讴思万载仰旂常”。门两侧有塾台,砖雕墀头。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梁架结构。硬山顶,博古脊,灰瓦面,绿琉璃瓦当。

  据雍正《广东通志》载,王来任,字宏宇,奉天人,天聪八年(1634)举人。清初,因郑成功据守台湾,与清廷抗衡,为防止郑氏反攻大陆,清廷施行了迁海政策,将江、浙、闽、粤、鲁等5省沿海边民全部内迁50里,政策持续20余年,百姓深受其害。时新安县人口被迁三分之二,农渔盐业遭到致命打击。因民众不愿意弃业离乡,清廷采取强行措施,在界上挖以深沟,建筑墩台,关隘之处有重兵戒严,房屋船只被毁,边民被逼为盗,或流落东莞、归善及更远的地方。

  康熙四年(1665)三月,王来任任广东巡抚,他十分同情边民遭遇,微服出行,巡逻海疆,上奏皇帝,详陈广东夫役、民船、采卖、私抽、诬盗、擅杀等六大害,请求改革,得到允许。但在迁海问题上因同情边民,执行政策不力,于康熙六年十一月免职。还京后,王冒死写下《展界复乡疏》,劝清廷展界,让迁民回乡复业,陈词慷慨,康熙诏许之。

  康熙八年正月,两广总督周有德奉旨展界,百姓如获再生,但王因操劳过度而病卒。消息传来,新安人民痛苦不已,乃修建巡抚庙,加以纪念。

  据嘉庆《新安县志》载,王巡抚祠,一在西乡,一在沙头墟,一在石湖墟,后二皆在今香港。王大中丞祠距今近400年,1987年被列为宝安区第一批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古祠残旧,未加修葺,2011年修缮工程正式启动,按照如旧的原则加以修复。古祠保留了岭南建筑风格,其中木雕、砖雕、灰雕工艺精湛,如木雕上憨态可掬的寿星公、石雕上微笑交谈的仙人,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清雍正《广东通志·名宦志》记载,清康熙年间实行禁海政策,宝安地区百姓深受其苦,时任广东巡抚的王来任向朝廷呈递《展界复乡疏》而被革职。当地人民为了纪念他而修建了“王大中丞祠”。

201412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西乡王大中丞祠

   祠堂为纪念清朝初年广东巡抚王来任所建。清康熙年间实行禁海政策,宝安地区百姓深受前海之苦。时任广东巡抚的王来任同情百姓之苦,他为人正直清廉,力陈迁海之弊,劝统治者展界,让迁民回乡复业,也因此得罪不少地方权贵,康熙七年王来任被诬陷罢官,重病缠身的王来任临终前他写下《展界复乡疏》,这份披肝沥胆的奏折最终促使康熙开始反省迁海的错误,而且很快派出官员勘查边界。

 

   同年的十月广东总督周有德上疏,请求扩展边界,让百姓复业,得到了准许。新安县迁民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他们如获新生。王来任辞世后人们建了这座祠堂,以纪念这位为民请命的官员。此建筑为深圳地区清代个人纪念祠建筑,在建筑格局、建筑工艺等方面,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和参考意义。

西乡王大中丞祠


西乡王大中丞祠

西乡王大中丞祠

展馆历史文化介绍

西乡王大中丞祠

 

西乡王大中丞祠

 

西乡王大中丞祠

 

西乡王大中丞祠

 西乡王大中丞祠

西乡王大中丞祠


西乡王大中丞祠

 

西乡王大中丞祠

 西乡王大中丞祠


西乡王大中丞祠

 

西乡王大中丞祠

 

西乡王大中丞祠

 

西乡王大中丞祠

 

西乡王大中丞祠

 

西乡王大中丞祠

 西乡王大中丞祠

 

西乡王大中丞祠

 

西乡王大中丞祠

 

西乡王大中丞祠

 西乡王大中丞祠

 这里去古庙、老街、步行街都很近。拐个弯就是真理路。

西乡王大中丞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