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麦飞1900
麦飞1900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45
  • 关注人气: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最新影评
加载中…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以魔鬼之名,行上帝之事

(2011-01-25 14:18:57)
标签:

影评

电锯惊魂7

娱乐

分类: 关于电影

    《电锯惊魂》从一到七,杀人花样不断翻新,而且愈加别出心裁,看的出导演们费了好大心思,我泱泱中华数千年光辉传承的刑罚史,在蹬着童车的花脸小丑面前成了小儿科。细数一下满清十大酷刑,剥皮、腰斩、车裂、凌迟等等,在影片中竟几乎都有所体现。但各种挑战观众心理承受底线的虐杀方式并不只是作为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噱头,它们的内里承载的一个共同的理念,即基督教义中的最终审判。《圣经》中说每个人都有罪,永远无法逃脱最终的审判。电影正是基于此,给杀人的恶趣味增添了宗教的神圣感。断裂的残肢和喷涌的血浆后,掩映着“竖锯”约翰冷漠而残酷的浅笑。电影并没有为约翰做一个正面或反面的角色定义,他的杀人机器下既有生活在阴暗中的小偷、强盗、吸毒者、强奸犯,也有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警察、医生、法官、律师,而在死亡的恐惧面前,所有不平等都被抹平。我们分不清“竖锯”究竟是上帝的使者还是魔鬼的仆人,他奉行的是自己的方式:以魔鬼的途径,达到上帝的目的。 
 
    东西方神话及宗教中都有类似最终审判的意旨,但基于宗教的特性,无一不是通过宣扬死后的世界来构建人们对生的敬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可残酷的现世总向善良的人们证实这不过是自我安慰。来世及末日的虚无缥缈让人放弃善念,追逐欲望,沉溺罪恶,信仰缺失。弱势的人们不再相信上帝的惩罚和世道的轮回,反倒将希望寄托在可以触及的人的身上。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说,无数次的充满神圣感的教诲也不如一次刻骨铭心的恐惧来的印象深刻。随着电影一部部的展开,“竖锯”的心理变化也正契合了这一规律。约翰先是对充满罪恶之人晓之以理,在妻子被人侵害流产之后,他开始以暴制暴,而在他看到自己的死亡通知书时,他的心理才真正发生质的变化,他要惩罚的不再仅仅是触犯过自己的人,他开始以怜悯的眼光俯瞰那些不知道如何对待生命的人,用他独特的方式来破除人们心中的罪恶。充满艺术感的工具既是在杀人,更是在度人。简单明了的选择题,闯得过便是新生,闯不过便是死亡,“竖锯”已帮人们排除掉所有的暧昧不清和首鼠两端,有此经历,如果能活下来,恐怕真是终身难忘了。 
 
    我个人最喜欢这一系列的第三部,相较而言它的血腥程度要轻于除一之外的任何一部,但几个人物身上纠结的故事却最富有人文情怀。第七部是出现虐杀次数最多的一部,但刺激眼球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故事情节发挥的空间。杀人创意依然不错,为什么不留几个为第八部做准备呢? 难道要终结了? 
 
    毕竟在这么一个有爸爸就有天下的时代,以暴制暴,终究比混蛋横行无忌更让人接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