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步入初中的孩子谈心之二:压力山大——试错压力

(2022-09-15 11:11:54)
标签:

教育

杂谈

分类: 春之情
与步入初中的孩子谈心之二:压力山大——试错压力

 

 

与步入初中的孩子谈心之二:

 

压力山大——试错压力

 

有一段时间,你妹妹总是问我们:为什么总是我错了?

她感觉很委屈的——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前些年,你也有个过类似的情况。

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不断试错中成长进步的。不试错就难以进步。包括我们成年人,在工作中也有“试错”的时候,只不过我们把工作中的试错放在了“试验场所”,尽可能地避免了出错造成的负面影响。

整个小学阶段,你都是在不断地试错。你看看摆在书柜里、阳台上……那些乱七八糟的“小实验”器皿,你做成功了的实验没有几种吧?说实在的,你兴致勃勃地作各种“实验”的时候,我就知道你不会成功,但我从未阻止你,更不会批评你,因为我自己也是这么顽皮着、尝试着、探索着成长的。为了支持你试错、支持你实验,我还给你购买了不少物理的、化学的实验包是吧?

儿童时代,你积极地不断地试错,我们都是鼓励的,我们觉得错得可爱,你自己也觉得错得有趣,错了也无所谓。就像你的妹妹现在做了错事,给你捣乱了,你也不会太责怪她一样。我们对待你,也是同样的,这点你应该记忆犹新。

但是,试错的结果也是出错,错误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既然是“错误”,那就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原谅的,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要理解你!

上面这段话有点绕了。我讲得更明白一些:尽管每个人都是在试错中成长,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原谅别人出错;爸爸妈妈觉得“可爱的试错”,换了别人就不会接受,会觉得一点也不可爱。

举个例子:你妹妹昨天回答我的提问1+2等于几呀?”她说“等于、等于12吧?”我和你妈妈都觉得好玩、可爱。但,昨天幼儿园老师才教过的:“1+1=2”“1+2=3”。如果要是幼儿园老师在课堂提问:“1+1等于几呀?”妹妹说:“11”。幼儿园老师就不一定觉得好玩吧?再想一想,你的数学老师问你:“3+2等于几?”你敢说“等于32”的话,数学老师恐怕会把你轰出初中一年级的教室呢!

以上,说了这么多,说的就是一个问题:人都是在试错中成长的,但人们对于试错的理解和包容是极其有限的,因为容忍度的狭隘,给学生的试错造成很大的压力!

一般人的观点:学生就是要做对每一道题,做错了就要批评,就是差生!学生就是要做对每一件事,做错了就要挨骂,不骂才怪!

试问一下:如果我什么都会了,都不出差错,我还要来学习干什么?如果我们都能始终按照正确的方式做事、解题,我们还要做那么多练习、还要找老师批改作业吗?

老爸告诉你:正是因为你总是要出错,正是因为你无知,我才送你去学习的!你不错才怪!!!

综上所述:试错、出错都不是你的错!相反,责怪你错误的人才是无知的,才是错误的!

讲来讲去,爸爸是要告诉你一个道理:作为学生,试错、出错、不明白一些道理,会答错问题,这些都是很正常的。遇到这些问题,你无需自责。作为一个明白这个道理的人,爸爸不会因为你试错、出错就责怪你。相信你的老师们也都明白这个道理,不会(也不该)因为学生试错、出错而歧视学生。

当然,社会上很多人、包括很多家长是不一定理解“人生是在试错中成长进步的,人类是在试错中发展进步的”这个道理的。因而,他们不一定能“容错”,这是很多家庭产生“问题儿童”“问题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家长们总觉得孩子长大了,长大了就不应该犯一些“幼稚的错误”的时候,总是会指责孩子的错误,更不能接受别人家“大孩子”的错误。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指责,你就直接理解成是大人们的错误好了,不要被他们的错误干扰、影响!

小宝:学习过程、探索知识的过程,就是试错的过程,出错没有关系。只要能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找到真知、真理,掌握真知、真理,从而不再犯错,就是一名好学生。

 

20229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