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杂谈 |
分类: 春之娱 |

跑步与读书
跑步,读书,哪件事更重要?
两年前,写这篇文章,我一定会把读书放在前面,写成《读书与跑步》,那时候我认为读书更重要。
现在,虽然把跑步放在前面,但写这个话题就说明我内心还在纠结。
在跑步或者说健身与读书之间纠结烦恼的人很多很多。
大多数人说跑步、健身影响读书;只有很少人认为读书学习妨碍跑步健身,且即便他们这么认为也不会说出口。因为读书才是正事、正道。跑步、健身是课外的、业余的、休闲的,似乎只有无聊的人、精力过剩的才去跑步!
一年半前,我没开始跑步健身时平均每年读书50—60册。去年,4月份开始坚持每天跑步,全年读书才35册,比常年读书量锐减40%。今年,我坚持跑步运动,跑三休一,读书量不好拿出来说了。弱弱地告诉你,我读《太极跑》读了近两个月;读《姿势跑法》读了一个月;读《跑步怎么跑》,只读了四天,但摆到桌子上没去翻动至少三个月。
自诩“读书人”。被人夸奖为成功人士时,我总是谦虚地说:“就是多读了几本书而已,我是书呆子一个!”尽管跑步健身已经成为爱好、习惯,每天投入时间两小时以上,但从来不会介绍说:我是跑者,我是运动达人。
读了很多书,除了写文章、作报告以外很少跟人谈书。唐诗宋词也只是在教孩子的时候、看诗词大会的时候偶尔吟诵、卖弄一下。平常“话虽来到口边三思而后说”,引用几句诗词也要考虑环境、对象,总不能“吊书袋子”。说话不能脏、野;但粗一点、俗一点似乎,听者貌似更欢迎,至少比所谓“温文尔雅”中听些。当然,幽默诙谐更好。
对于跑步、体育、健身一类我懂得不多,皮毛而已。但我敢于拿来说,拿来教,拿来作为谈资。我跟朋友们介绍跑步减肥的好处,跟亲人们讲健身的方法,跟同事们吹嘘自己成为了“跑者”,在朋友圈晒“运动达人”的成绩,在论坛、博客发表了近十万字的跑步心得体会,向我的粉丝们推介自己喜欢的运动装备……
说读书,有人讥笑我连个博士、教授都没混到,怎敢说自己是“读书人”!
说跑步,自称“跑者”,听者莫不翘起大拇指点赞,夸奖我:一看这体型,这身材就是体育老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讲的是多学习理论,多借鉴他人的经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行万里路,是说要多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说实践出真知,关于所在行业的真知灼见往往来自行万里路的实践。
到知天命的年纪,我读书接近万卷了。没读破几本,不能下笔如有神。
通过近两年的体育补课,我跑步最多再过两年也能突破一万里,再一次成为成功人士——减肥成功人士——那是毫无疑问的。在跑步的过程中,我逐渐熟悉了自己的身体,熟悉了自己的饮食起居,熟悉了减肥健身的方法,也感悟了读书与跑步的某些哲理。
读书与跑步有什么矛盾呢?
当然是有:都需要时间与精力。互相争夺时间与精力。很难鱼肉与熊掌兼得。因为,任何一个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在读书与跑步之间,很容易顾此失彼。
青年时代,身体健康,精力旺盛,读书为主。
年纪大了,读书多了,身体衰老,多多锻炼。
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重点安排。
不同的人生规划,安排的重点不同。
人到中年,读书、跑步,互促互补,相得益彰,到了五十岁,更加要注重跑步,健身,这样“学以致用”才有健康的身体作为依托。若干年后,自己老了,那就要“老当益壮”,否则空有千里之志。
跑步还是读书?
读书还是跑步?
何必纠结,结合自己的健康实际,遵循其各自的规律即可!
青少年,多读书,争取早日读完万卷书。
中年人,要兼顾,既要读书,也要健身,合理安排,争取既要吃鱼,也要品尝熊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时候切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跑得动,喝得多,人生无处不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