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沟通的艺术杂说

(2020-04-30 17:49:44)
标签:

杂谈

文化

分类: 春之思

 沟通的艺术杂说


 

 

沟通的艺术杂说

 

一眨眼、一颦眉、翕动一下鼻翼、轻闪一下嘴角,就能让对方心领神会,这样的畅意交往,情感交融,你的经历中,你的朋友圈一定是有的,你的沟通技能中也一定是少不了的。

任你狂风暴雨,他自岿然不动,对牛弹琴的尴尬甚或感慨、愤怒,在与人交流中你也一定遭遇过一次又一次。

交流、沟通,到底是难是易,是苦是乐,其中滋味你自然领教得到,无需什么品味、感悟。

让人困惑的是:沟通的方法与沟通的目的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这种关系的评判。到底应该注重沟通的过程还是沟通的目的?过程美妙,未必目标美好;目标美好不一定是因为过程美妙……

 

 

办公室进来一个陌生的妙曼女子,说:“我要和你沟通沟通”,说自己是的档案材料“怎么就做错了、不合规范?”说我的同事不理解她,要她再学习业务,重新做过。她不服,要找我“沟通”,“看是不是这样的”。我一看就知道妙曼女子确实错了。虽然有点陶陶然,有点不忍心,我还是坚定地说要如此这般地重做……她说:“我怎么就错了,怎么就跟你沟通不了?!”我都还来不及欣赏、来不及反应,妙曼女子气冲冲地跑到我办公室门口,极度抱怨、万分无奈地向她的上司求助:“领导,我和他们无法沟通,他根本就不听我的……”我看着、听着一点也不妙曼了的河东母狮子打电话。摇头?叹气?好笑?好气?是不是要教训教训她或者把她再次请进办公室试图“沟通”?等河东母狮子一肚子牢骚地狂奔而去,我给她的上司打电话,明确提出档案资料的填报要求、政策依据。但我不知道母狮子与她的上司之间、与我之间会不会真正实现沟通,但我想:材料必须整理规范的目的还是达到了。

 

 

在农村基层工作,经常遇到“一根筋”。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还常常会想起一位农民兄弟: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找他做工作,他横竖不通,不听取、不接受、不支持、不配合,总是有意见、唱反调,又提不出一点真正意义上的意见来,却又总是能煽动村民。工作推进不了,担任镇长的我只得亲自上门做工作。听说我要去他家,他很高兴,很欢迎,我走到他家门前的巷道间就闻到了煮熟的土鸡味混合合着酒的醇香,真的吊起了我的胃口。我进门,“一根筋”的农民兄弟非常热情地、很是激动地双手握着我的右手掌,久久不放,硬把我拉进堂屋,堂屋里已经摆好一桌丰盛的酒肉,还有几名貌似“乡贤”的文雅老人。“一根筋”拉着我对众人说:“盼星星、盼月亮,我家终于迎来了大镇长!”“我对政府没有任何意见。就是几十年来我家堂屋里没走进来一个乡镇干部,没有一个当官的进过我家的大门,别人瞧不起我家。今天,镇长来了,到我家吃一餐饭,喝一杯酒,我就心满意足,也算光宗耀祖!”没办法,吃吧、喝吧,吃了、喝了、干了,什么工作也没谈,“一根筋”似乎豁然开朗,从“钉子户”变成了“积极分子”,听说后来还入了党,担任了村干部。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打动了他,教化了他,也不知道算不算是与他“沟通了”,但前往沟通的目标任务显然是超额完成了。

 

 

有一年,我代表市政府到京城接待劝返信访人员。遭遇一位81岁的老太太,她从48岁开始上访,连续上访,熟悉了京城的大小街道、胡同岔道;熟悉了领导人的住地;熟悉了信访政策法规、程序、接访人员及其脾气、性格;熟悉了全国各地汇集到京城上访的老信访户……我接待她时,她说:“我怎么没见过你?你不是骗我的吧?”核实我的身份后,她说:“你给我800块钱,给我1张回去的火车票,再让我住到宾馆里面去3天,我处理几件事就回去。”“我老了,都84岁了(身份证年龄是81岁),我不再上访了,我要回家,我不能死在桥洞里(老信访户经常在桥洞过夜)。”我了解了她的信访事项,认为她提出要求并不高,同意了。打电话告知单位接访的领导干部做好接访老太太的准备时,单位接访的领导干部没好气地应答:“老不死真的这么跟你说的?你真的给他800块钱,给她火车票,给她开房住宾馆?”我说:“是的。”单位接访领导说:“我建议你在晚上直接送她到北方大漠里去,离京500公里以上,把她丢下车就得了!”然后挂断了电话。我疑惑、愤慨,这算什么沟通啊!公事呢!大事呢!我操——我想打电话过去质问单位接访领导,可是那领导干部是我的老师,我忍了!!!。

3天后,81岁的老太太不知去向。

我的工作对象在我接访过程中失踪了。我真的慌了神,赶忙打电话向那位让我烦躁,让我瞧不起的接访领导干部求教:“怎么办、怎么办?”他回答说:“死了更好,估计是死不了啰!”接着就挂了电话。从电话挂断的那一刻起,我决定管他什么老师不老师,从这一秒钟起不再鸟他——就凭他对信访老太太的感情,对我求教求援的态度。

大概第21天,失踪的老太太又回来了,拿着一大包上访材料和一个放大镜,还带着另12名信访人(她的朋友,或者是抱团上访的熟人),要我逐页看她提供的材料,要我逐项逐条给她说明、解释,然后她自己拿放大镜再审查一遍,看我的解释是否有疏漏或者有什么对她不利的。我估摸着没有一个星期以上的时间恐怕是连读完那一大堆材料都困难……市驻京办一名戴高度近视眼镜的副主任看到后跟我说:“你,立即做好准备,送这13个信访人回家。这是命令!”天啦,我一个人“押送”13个信访人人乘火车22小时?不是开玩笑吧?再说,你一个驻京办副主任凭什么“命令”我?我拷!我呆呆地望着“眼镜子”,半天没反应过来,总以为自己听岔了……

拷归拷,事归事,我还没来得及解释、说明、申辩、提要求。“恶人先告状”,眼镜子副主任已经把电话打到市委领导那里了,真正的“命令”接着就来了:“由你负责,带两名干警送信访人返回!”我不知道下命令的领导是不是知道有13名能说会动、满腹牢骚、随时准备攻击、逃逸的信访人需要我和两名并不是大侠的干警“押送”,更不知道火车上的乘客会怎么“看待”、“配合”我的工作!

信访人在骗我、老师在往火坑里推我、驻京办副主任在发宝发飙“命令”我、市领导在瞎指挥……我又不得不执行市领导的命令——怎么沟通、什么是沟通、都他娘的沟通……

后来,我知道81岁信访老太太真是骗我的钱用:800块现金拿进腰包、火车票她转手卖了、宾馆房她邀请了数十名信访人轮流洗澡且晚上出租给初次进京的信访人住宿。我的老师在他自己入行之初也曾经款待过老太太,估计我那并不文雅的老师也曾被眼镜子副主任之流“命令”过。

理解归理解,沟通归沟通,十来年过去了,早就跟曾做接访领导干部的老师分道扬镳,还是大有老死不相往来的念头,信访老太太的形象也时常浮现与脑海。我真不知道怎么去跟信访老太太、接访的领导老师、眼镜子副主任沟通……

 

 

都说网络是虚拟世界,我倒觉得网络的交往很真实、沟通很真实、情感很真实。不用看脸色,不用顾忌对方的身份、地位、心情,也不用担心今后见面不见面什么地,无拘无束,无所顾忌,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批评,不一定正确,但一般是自己真实的看法;褒奖,不代表什么央什么院,但不至于言不由衷。2013年深秋,我在长沙定王台书市立交桥往南方向的道路边上被公交车“闪了一下腰”。身受撞伤,在长沙又无亲无故、无朋无友,没人说话,没人护送,司机把我送到长沙市三医院照了个片旋即不见踪影。我回到宾馆,晚上每一处受伤点都疼痛,令人不得不担心内脏是否有损伤……为了记录这个事件我在红网散文随笔版上发表了当天的杂记。没想到的是大概半个小时后,若云版主竟然找到我的电话,打了过来,不仅仅只是问候,还张罗着要找长沙的网友给予“救援”,我心里那个热乎啊,忘掉了伤处的疼痛,振奋起写作的精神。从那以后,我活跃在红网论坛、博客,博客排名一度进入前三。持续到2015年末,因为工作原因才淡出红网。谁说网友之间的不是一种高效的沟通呢,人的一生中有几次沟通能够激励你精神振奋,发愤图强两三年,深刻记忆几十年?

 

 

沟通,有不同标准的多种分类法。结合我生活中多次的沟通、隔膜、阻滞甚或敌对的经历,我把沟通分成以下四类:

第一,听我的——说服性沟通。也就是我去找别人,说服别人,别人不听我的我就不认为是沟通,“唯我独尊”式的沟通。

第二,听你的——调适性沟通。你说我听,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犹如战士,一切行动听指挥,“唯命是从”式的沟通。

第三,听上帝的——规范性沟通。自然法则、社会法则、

人伦法则、政策和法律等有什么规律我们就遵循,有什么规定我们都遵守。也就是“按规律办事”、“按规定办事”。

第四,跟着感觉走——情感性沟通。我信任你,你绝不会害我,我听你的;我知道你爱我,我也爱你,我们都是感情的忠实奴隶,感情至上,情义无价。

    从个人偏好来说,我希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进入“跟着感觉走”的境界。但,我并不排斥其它类型的“沟通”——如果沟通就是为了顺利地达到目的的话。

 沟通的艺术杂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兰花
后一篇:祭恩师谢已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