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读者需求实现创作七化

标签:
文化 |
分类: 春之思 |
对标读者需求
——将写作转向创作的思考
作者:春秋e哥
利他化:去除浓厚的自我情感抒发、自我思想表达意识,写作要注重为读者服务——提升读者、陶冶读者、娱乐读者。务必去除自恋癖,要更多地考虑读者的需要、大众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不能是自言自语,独自吟哦、自艾自怨、牢骚满腹。文学利他,读者觉得有用、受用,才有价值!
专业化:文学只是一种表达方式、一种思想情感载体,是一种传播形式,其内容可以包罗万象,题材、主题千变万化。作为一名“独立的个人创作者”——作家在写作内容上不可能无所不知,在创作形式上无所不能,不可能写好自己想写的一切思想、情感、理论、事物。因而,要突出自己的专业领域,比如时政随笔、社会杂谈、财经小说、情感故事等等。写作的内容、创作的形式都要扬长避短。
艺术化:把写作转向创作,第一位的就是要注重作品的艺术性。不从事写作、创作的普通人并不见得就没有敏锐的、深刻的思想,有很多理论家的思考深刻、见解独到,远远在一般作家之上。但是,非作家往往并不借助“文艺”来表达、传播,比如政治家。作家则一定是要注重文学艺术化的,否则就不叫作家。艺术化是区分作家与非作家最重要的标准。
理性化:文学作品当然要饱含理性,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有高深难悟的哲理,还黑白分明、是非分明、爱憎分明。你笔下的人物固然可以复杂化、典型化,可以形象生动,可以亦红亦黑,时白时黑,可以集高尚与渺小于一身,但作为作家,一定要明断是非,有原则、有立场、有观点并且始终站在“理性的、理论的前沿”,做一个明明白白的人。不要企图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精炼化:文字、语句、情结、篇章都要做到精炼。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没有人有时间、有闲情听力啰啰嗦嗦、絮絮叨叨;没有人会顺着你不明不白不清不楚的思路去解读繁复的字谜。特别是电脑打字时代,不要一有错就栽赃给电脑:“拼音打字不熟练”、“百度搜索就是这么个”、“电脑打出来的词组”等等都不是错误、冗长、繁琐、沉闷、佶屈聱牙的借口、托词。要想成为作家,就务必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写作,不要制造文字垃圾。
趣味化:信息超载、排斥推销、厌恶冗繁、拒绝枯燥已成为时人通病。没有谁喜欢味同嚼蜡的文字、信息。如果没有可视性、新颖性,读者看都不会看你一眼;即便制作了抢眼的图片,文章没有趣味性,读者也就只是浏览、扫描而已,未必能记住,更不会去消化、吸收、反思。创作者一定要重视幽默、诙谐等手段的运用,让读者开心一笑,产生顿悟,回味无穷,不需要刻意去记住就能留下难忘的记忆,不需要你提醒就会来细细品味!
市场化: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更是一个市场经济时代,人人都躲不开竞争,都积极参与竞争,作家更不要脱离时代逆势而行!作家同样要吃喝拉撒,要养家糊口,要财务自由,否则念念不忘财米油盐,难以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写作。因此,一开始就要瞄准市场:谁是读者、谁是粉丝、谁是买家;怎么赚吆喝,怎么赚银子,怎么显美名,都要有所思考,有所计议。否则,你的写作恐怕很难长久。作家,通常是需要久久为功的!伟大的作家、不朽的作家都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