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背景资料该怎么理解和表述?

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春之耕 |
题记:背景总是很重要的。不知道某人的背景,你就会随便说话吗?不知道一个时代、时间、问题的背景,你却试图发表议论,甚至提出某些“策略”,不是吗?不如写议论文!有点滑稽吧?申论作文就经常上演这样的滑稽剧。你是不是真懂得“申论作文的背景”呢?
申论背景资料该怎么理解和表述?
问:申论考试写作的背景资料应该怎么理解?又该如何提高表述能力,很好的表达?
答:背景观念很重要,是申论立论的“基础”“原因”“原则”“限定”。
罗列了4个词,你都能很好地理解吗?
就是说:申论论点一定是来自背景,有什么样的背景就有什么样的论点、对策。
很多考生在理解背景、概括背景、运用背景上遇到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矛盾方面:第一个矛盾是,到底以自己日常积累的为准还是以申论阅读材料提供的背景为准?第二个矛盾是,考场资料提供的背景与舆情、专家介绍的背景、趋势似乎很不相同,以谁为准?!
“公考第一号”的主张是:以考场资料提供的背景为准。理由是:第一,申论作文就是一种模拟情境求解!有别于实实在在的现实、社会。是“带着镣铐跳舞”。第二,我们个人日常认知的某方面背景经常不准确,有偏差。第三,舆论、专家、学者提供的“大背景”往往很专业,并非一般学生所能理解和把握,有的还偏激,未成定论。
理解了上述原则,具体到对申论资料的理解,就比较好办了——重点锁定在了申论考题本身提供的材料范围之内,多读几遍,抓住关键点,梳理清楚,一般还是好理解的。考场上时间紧,一定要考前多练习申论历年考试真题,找到规律。没有日常的努力,要想在考场上“突然开悟”,几乎不可能!
至于如何提炼成精炼的文字阐述,那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文字优化”。能够深刻理解才能简洁精炼地表达。文字表达,非一日之功。是比理解难度大一些的问题,唯有通过练习方能解决。
至于你是否能很好地理解材料中的背景,属于理解能力问题,需要多学习,多练习。具体学习、练习方法在“公考第一号微信公众号”中有系列介绍,需要的请关注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