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员”变“人员”,面临三个难上加难

(2019-04-01 18:48:43)
标签:

杂谈

分类: 病相社会

“官员”变“人员”,面临三个难上加难


“官员”变“人员”,面临三个难上加难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去年秋季以来全国各省市区深化党政机关机构改革,撤销了部分行政机关,新组建了一批事业单位。一大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官员”也随着转变成了事业编制“人员”。这些由行政机关及其“官员”转变而来的事业单位及其“人员”需要迅速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以适应工作要求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就目前反映出来的情况看,新组建的事业单位及其“人员”普遍存在“三个难上加难”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难,转变作风难上加难。原行政单位以决策和执行决策为主。工作方式主要是发号施令、审批监管、考核调控等“指令性工作”。转变为事业单位后,行政职能剥离,突出服务职能。服务职能的大前提是:需求。首先得有需求才有服务,总不能说:“我要服务,我就要这样子为你们服务”吧!做惯了“官员”、“管理”的行政干部,一旦要来做“仆人”,做“服务”,观念上能不能转变,能不能接受是一个很大问题!再有就是服务态度和能力问题——有没有心甘情愿做服务,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精益求精的服务精神?改变惯性思维确实很难——难是心理规律,易是行政口号!如果有一天有人批评事业单位服务不到位,事业单位的公仆们难保不会拿出“站着讲话不要痛”来回应。

 

二、找到重点难,抓住痛点难上加难。作为公益事业单位,只是按照政策的蓝图去找到工作的重点,似乎并不很难——既然国家有政策,上级有要求,社会事业确实有缺陷、有不足、有发展建设的必要,那么我们就按图索骥呗!这是不是就算找到了服务重点呢?未必。因为,公益事业、公共服务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市场主体、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在宏伟的国家事业与市场主体及人民群众的利益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切入点往往并不容易。有一些事业单位无所事事,要死不活;有一些企业公司有气无力,成了“僵尸企业”,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抓住“利益结合点”这个需求的“痛点”。找到需求痛点有多难?看看企业生命周期,问问僵尸企业的老板们,他们有靠谱的答案。

 

三、自我提高难,人生转型难上加难。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之际,新组建的事业单位人员基本上都是“公务员”分流而来。他们大多数人本身就不学什么科学技术、公共服务一类的专业,即便原来学过一些专业技术知识,在官场浸染几年、几十年,所学技艺早就还给了老师或者老化成了“娭毑”“太婆”。这一次被迫半路出家,能不能念好“事业经”“服务经”的确很难。更难的是这是一次整体的、全面的、触及灵魂又必然波及肉体的“人生转型”。必须放下“官念”,拉下架子,诚意正心做“公仆”。要改变既定目标,要重新树立理想,要再来一次“修身、齐家”而终极目肯定又不能再是“治国平天下”了。可怜的“老干部”啊,该怎么办呢?!


“官员”变“人员”,面临三个难上加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