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归纳概括题提分秘笈(2)

标签:
教育 |
分类: 春之耕 |
申论归纳概括题提分秘笈(2)
一、题型阐释
2000年公务员考试中申论露面以来,归纳概括类试题就从来没有“缺席”过申论试卷,成为申论考试中最稳定的题型。其主要考查应试者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其出题形在试卷第一题或第一大题的第一小问(国考:试卷第一题;地方性公务员考试:第一大题的第一小问)。试题所占分值是10—20%不等。
(二)归纳概括类试题概述
1、定义
提炼给定资料中的内容要点、精神主旨、思想意义等,并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2、提问方式的关键词
“归纳”、“概括”、“简述”。
(三)归纳概括类试题分类
(一)词句理解阐述类
1、词句解释类,是对给定的词语含义进行解释。
【真题链接】根据“给定资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释。(2012-国家-地市级-第一题-1)
2、语句理解类,是对某一句话进行理解,解释这句话的概念、以及所反映问题。
【真题链接】根据“给定资料4”的有关内容,谈谈对文中“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解。(2011-国家-地市级-第一题-2)
(二)归纳概括主要内容类,是对材料中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这类试题最早出现的就是在2000年公务员国考卷中。他着重对材料所反映的核心问题所呈现出来的不同表现进行总结,如问题的原因、影响、对策等。
【真题链接】请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2011-上海-A-第一题-1)
(三)归纳概括主要问题类,要求考生客观总结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具体表现。
【真题链接】根据给定材料4-6,请你概括目前汉语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2013-国家-地市级-第二题)
(四)概括部分内容类试题。客观总结题目给定的“部分内容”。部分内容可是目的、争议,也可以是经验、优势,等等。材料中有涉及到的相关事项与范围,都可以作为概括部分内容类试题出题方向。此类试题所体现的是归纳概括能力的精细化和深入化,要求考生走到“材料深处”去挖掘信息。
【真题链接】我国有不少地区在保护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果你是某市负责地方文化保护工作的人员,请认真阅读“给定资料3”,概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2013-国家-副省级-第二题)
(四)归纳概括类试题解题流程
归纳概括类试题答题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审题,明确题目中的信息,这是我们作答的基础;第二步是要点提炼,是从材料中去提取与题目相关的内容;第三步是要点加工,把所提炼的要点,以一定的逻辑呈现出来。
第一,审题
1、审题目的
审题要求应试者对申论作答要求的审视、思考、分析,了解作答的基本要求,并明确作答的中心任务和立意方向。
2、审题“三要素”
a、作答对象。针对某一现象、事物、问题来进行作答。作答对象可是某一段文字,同样的,也可以是某一则材料,甚至是整个材料内容。
b、作答任务。作答任务是申论答题中问题的具体表现以及作答题目的出发点。要求应试者在作答中需完成的任务。一般而言,作答任务可以是概括问题,也可以是分析原因。具体到归纳概括类试题中,其作答任务要求归纳概括问题。
c、作答条件。指的是我们在作答申论的题目时,根据什么作答,作答的要求是什么。可以是观点明确,也可以是条理清晰,以及字数的限制。
【真题链接】“给定资料1”提到,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2010-国家-省级-第一题-1)
作答对象:“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
作答任务:解释“死海”是什么意思。
作答条件:“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3、归纳概括类试题作答要求
全面、准确、客观、简洁。
第二,要点提炼
1、概念:从庞杂的给定资料中去发现要点,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归纳、概括,提取作答想要的信息。要点提炼过程是把握具体作答内容的关键步骤。
2、要点提炼方法
a、在段首段尾查找要点。申论考试中给定资料最实质意义、最关键的句子和词,多出现在资料的首尾位置,因此查找材料要点,首先先看开头,后看结尾,把握住一首一尾两个关键节点,就能直扣主题,事半功倍。
b、在段落中部寻找要点。把审阅资料的目光聚焦在资料的“中央部分”,从说明问题、表达观点的角度去查看,比较分析,权衡轻重,做出判断,并摘取那些最能说明问题的词与句子。
c、突破个体,由点及面。筛选资料内容,删减资料中非本质、非本质、非主要的部分,使资料的中心思想和本质内容得以呈现。
3、依托材料提炼要点
根据材料价值的不同,把申论的材料分为三大类,即:依据性材料、参考性材料、干扰性材料。那么,归类概括类试题应该从何种材料中来提炼要点呢?
a、依据性材料。作答时必须依据的材料,在归纳概括型试题中,这类材料就是答案的重要来源。
b、参考性材料。这类材料经提炼后可以斟酌情况参照使用,不是非用不可。在作答归纳概括类试题时,所考虑到的参考性资料较少。但对于原因分析、提出对策类试题有较大的价值。
c、干扰性材料。这类材料与作答实际没有多大关系,不能反映问题,也不能提供作答思路与线索。但随着申论的成熟与稳定,这类材料已不多见,但关键是我们如何把握材料本身的整体趋向性,考生可通过理论的学习及实际的操作,准确的把握材料的特点与关键信息。
4、归纳概括主要内容类与归纳概括主要问题类试题区别
归纳概括类试题中的归纳概括主要内容类试题与归纳概括主要问题这两类试题是申论考试中的重点题型。如何区分这两类试题,归根来讲,主要是二者的要点提炼范围不同。
两种题型的异同:
1、相同点:从材料中问题的角度来提炼要点;
2、不同点:要点提炼时的范围存在着差异。概括主要内容就是概括材料所涉及的“所有方面”,可以是问题的现象、表现、危害、原因、对策以及相关经验等等;而概括主要问题就只是让我们去概括材料中“负面”的内容,包括有问题的表现与危害。概括主要内容类试题,其实是涵盖了概括主要问题类试题的内容。在作答时,需明确作答的任务以区分这两类试题。
第三,要点加工
1、概述
归纳概括类试题的解题流程第三步是要点加工。要点加工所呈现的是一个由繁入简的过程。答题中有字数的限制,在要点提炼后,将那么多的内容要点整合到一块,这就需从所提炼的大量要点中概括出共同点,也就是所谓的整合。
2、要点加工方法
a、并列式加工法。将所提炼的要点依次列举,主要适用于要点间并列关系的题目,并使用“一是、二是”之类的衔接词进行连贯。
b、递进式加工法。将提炼要点按照一定逻辑顺序进行排序,主要适用于要点之间存在一定递进关系的题目。如:归纳概括类主要内容类试题主要是涉及问题的现象、危害、影响、原因等,这些内容间所呈现的就是一个递进的逻辑关系,因此,可以运用递进式加工法来进行要点加工。
c、转折式加工法。主要适用于所提炼要点存在转折关系的归纳概括类试题。
【真题链接】根据给定资料,概括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
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2010-福建-春季-第一题)
该题中的现状包括“成绩”与“不足”两个方面的内容,二者属于转折关系。要点加工时,首先可以将“成绩”与“不足”方面的内容分类,采用并列式加工法分别总结,然后用转折式加工法进行连贯。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转折式加工法的运用中,一定要注意使用“尽管……可是……;虽然……但是……”之类的转折词将前后部分的内容进行衔接。
(五)归纳概括类试题注意事项
1、作答要严格依据材料
归纳概括是从总体上总结给定资料内容、意义的方法。只有透彻地理解资料,认清给定资料说明了什么,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表达什么观点,才能真正做好归纳概括题。给定材料是归纳概括作答的最主要参照来源,作答时的内容都要从材料里找依据,不能脱离材料进行概括。还要注意的是“作答依据材料”并不是说照抄、照搬材料,而只是说所要表述的内容要能在材料中找到相关依据。
2、语言表述要客观、简练
所谓客观,就是在作答时不要添加进个人的主观评论,这是归纳概括和其他题型的最大区别。作答归纳概括时要有一说一,实事求是,不要妄加个人评论或者见解、判断等等,语言描述时要尽量多方位、多角度、客观、中立。
一般归纳概括题是有字数限制的,如不超过150字,不超过200字等等,因此,考生在作答时要严格按照题目要求的字数作答,超出要求字数,即使答案再全面、准确,也会给最终的成绩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考生作答时语言要精确、简洁、明了,直入主题。一般归纳概括类试题要求用一二百字去概括几千字的材料。这就要求考生用词造句必须简洁、精练,以达到言简义赅的效果。近几年申论归纳概括题要求的字数越来越少,表明了对归纳概括要求的提高,要引起重视,不要觉得简单而掉以轻心。
3、要点提取要全面
全面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作答概括题时,要尽量多找要点,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述出来,如果所找的要点过多,但是作答字数有限不允许全部罗列,就要按照重要程度和与题目的相近程度来挑选要点;二是每条每项的归纳概括要全面,归纳概括而非删减,重点要素必不可少,材料中涉及的相关内容不能有所遗漏。
4、答案组合要条理分明
在作答归纳概括类题的时候,最好分条列项的把要点罗列出来,这样会更一目了然,阅卷老师比较容易寻找得分点,也增加印象分。题目要求中经常会提到条理分明,究竟何为条理分明?简单地说就是所描述的内容要有步骤,有条理,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这就要求在作答归纳概括类题时要有计划、分条项地写出答案。
5、注意文面,字迹工整
二、一般答题思路
归纳概括题,是指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对所给的一则材料、语段或文字进行精要的“再表达”。归纳概括题的作答思路为:总括句+具体内容。
(一)紧扣问题,圈定关键词句
归纳概括题的核心要求是客观性,这要求考生忠于题目,凡题目要求概括的,一个都不许漏,凡题目没有要求的,一个都不许写。例如,“请归纳我国行业自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道题就告诉我们,答题要点只是“问题”,而题目中说的一些其他要点,比如原因、对策等都不是我们所需。
申论考试中给定资料最实质意义、最关键的句子和词,多出现在资料的首尾位置,因此查找材料要点,首先先看开头,后看结尾,把握住一首一尾两个关键节点,就能直扣主题,事半功倍。
(二)紧扣材料,切忌主观推测
归纳概括题主要是指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对所给的一则材料、语段或文字进行精要的“再表达”,其核心就是考察考生对给定资料的理解。
因此,答案一定是材料直接明确提出的要点,并且一定是忠于题目和忠于材料的。凡材料直接写明的可以写,凡材料没有直接写明的,在归纳概括里不要写。
(三)作答思路:总括句+具体内容
归纳概括类题目的评分,就是踩点给分,因此,要点全不全直接决定了考生的得分高不高,所以,一定要在材料中全面把握题干所需要点。
整理要点时要注意逻辑结构——并列、递进、转折。最后按照“总括句+具体内容”的形式书写,要点清晰。
经典真题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部分的第一小题,就是根据给定材料2-6,概括和归纳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真题解析
材料二、三。中的涉及食品安全的内容都是经济生活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材料五的拍卖行高价卖出学生临摹的徐悲鸿作品,以及伪造“金缕玉衣”事件也是说明市场经济在经济领域的不和谐现象。材料四中的关键词“在‘陌生人社会’里”,从中可以提取出市场经济在人际领域的不和谐现象。材料五的网络推手恶意炒作,材料六中医生不讲医德,教师不讲师德还有领导干部的自我道德的沦丧都是市场经济在下道德领域的缺失。
参考答案:
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中出现了道德滑坡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经济领域。食品生产使用有害添加剂,安全监管不力;经营者诚信缺失,不正当竞争,破坏经济秩序;商业领域造假严重,甚至联合专家共同造假,欺骗消费者。
二是社会领域。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传统道德失承;网络、媒体不实报道,恶意炒作,错误引导社会舆论。
三是公共服务领域。个别医生医德下降,收取回扣,从患者身上谋取不正当利益;部分学校公然收取学生好处;一些领导干部忽视自身道德建设,隐瞒事实、搪塞推诿、搞政绩工程。
三、要点加工法
概括题是必考题,但是难度不大,在教学中中我发现大部分同学在材料中都可以找到要点,能拿到百分之五六十的要点分数,但是这是个选拔性的考试,但靠百分之五六十是很难取胜的,这就需要对于要点进行加工。
(一)提炼材料
申论考试中材料中一般给的都是一些案例,或者各种人物的观点,关键信息都湮没在一些琐碎的词句中, 所以材料的篇幅一般很长,七八千字,而阅读就是需要同学将材料案例观点中的内容转化为我们需要的要点,问题、原因、影响、对策之类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对于材料进行精简。简洁是加工答案的必然要求。在有限的字数要清晰的表达,这就要求用词必须精炼,也就是用很少的字表达很多的意思,抽象而内涵丰富。
要做到精字减词,就需要在读材料的过程中,减掉一些东西,具体而言,一是将材料中具体事件的细节和过程减掉,诸如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要素等;二是要减掉一些具体的数字;三是要点中不需要举列子。
(二)加工要点
一方面要点合并同类项:大部分考生们在做归纳概括题目时都只是简单地堆砌要点,认为把要点都找全、写到就万事大吉了,然而,归纳概括题的评分标准除了要点齐全外,语句加工的分数也是不可忽视的,需要对于要点进行整理和合并,尤其是关于字数的规定就需要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就需要把要点的共性特点找出来进行整合。
例如:S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为群众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具体表现在:
要点:1、给市民在挂号、就诊及后续医疗方面都带来便利;2、实现了卫生服务方式的转变;3、提升了教育宽带网络的接入和覆盖能力,让每个市民都能各取所需;4、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5、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6、提供多种路况交通信息及服务;7、为市民自驾和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带来便利。
发现:1、2同属医疗领域方面;3、4、5同属教育领域方面;6、7同属交通出行方面。
因此可概括为:一是在医疗卫生领域,给市民在挂号、就诊及后续医疗方面都带来便利,实现了卫生服务方式的转变;二是在教育领域,提升了教育宽带网络的接入和覆盖能力,让每个市民都能各取所需,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三是在交通出行方面,提供多种路况交通信息及服务,为市民自驾和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带来便利。
因此,在找全要点的基础上,注意适当合并同类项。可以在同类要点合并后,对该类要点进行一下实写概括。
另一方面,要点加工凸显逻辑性。
逻辑条理性也是我们做归纳概括时特别容易忽略的评分标准,也就是说在呈现答案时除了要点之外,也要梳理要点的逻辑顺序,让答案即使在呈现要点上也要有一定的条理性。
最常见的就是归纳概括工作流程,我们都知道政府工作中是需要有固定的工作流程的,所以我们在加工要点的时候需要注意到条理性,那么此类问法,只需要按照事前、事中、事后这样的逻辑顺序去找要点、整理呈现答案即可。
例如:归纳概括M市政府工作上的不足之处。
那么,找到不足之处,也就是问题词之后,就需要按照项目前、项目中,项目出现问题后三类去归拢要点。
(三)规范作答
要使答卷突出,考生可以采取分条分段、提取主旨句、关键词前置等方法。
题目要求条理清晰,有层次,而一份清晰的答卷总让阅卷者感到舒服。这就要求考生的答案一定要有逻辑条理。在归纳整理答题要点以后,还要以适当的逻辑关系分层分步作答。这种“逻辑关系”有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近期——长期”的时间关系、“总——分”的包含关系、“发现——分析——解决”的处事步骤,有“紧迫——远虑”的急缓步骤,有“政府——企业——个人”的主体分类等等,要按要点的具体性质进行分类组合。
四、关键词提炼
材料为王,要求考生在考场上,多以材料为主,多从材料中找答案要点,少一点主观发挥。
(二)归纳概括题解题技巧:通过关键词法找点。
关键词法,就是通过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帮助考生快速并且准确地找到答案要点。题干要求考生归纳概括材料中的措施,其实可以通过对策词帮我们找到。常见的对策词表现为:
1、动词:推动、促进、提高、加强、完善、建立、健全、依托、搭建、狠抓、着力、优化、美化、拓宽、振兴、支持、对接、鼓励、保障、提出
2、名词:对策、建议、措施、方案、思路、方法、途径、手段、良方、锦囊妙计、奇思妙想、金点子、灵丹妙药
3、副词:应该、可以、务必、必须、需要,应,要
(三)归纳概括真题展示。
阅读“给定资料1”,概括S市为建设美丽水系,打造优美环境实施了哪些主要措施?
(1)分条归纳概括;(2)表述准确,完整;(3)不超过150字。
在这道题当中,去给定资料1中找答案要点。我们进行归纳概括的对象是主要措施,即对策,而对策是与S市为建设美丽水系,打造优美环境有关的做法,所以我们需要回到材料当中去找相关的对策。如何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快速找到准确的对策呢?这就需要运用到我们接下来给大家介绍的关键词阅读法,通过一系列的对策词,来迅速找到要点,例如:
城市水系管理处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在加强水系绿化管护的同时,重点对连心河两岸绿化水平进行提升。
对连心河沿线的重要部位,将进行高标准绿化整治,增加乔木数量;对河两岸的一般绿地,将以种植灌木、彩叶树及野花组合的方式,丰富绿化色彩,增加整个连心河绿地靓度。
水是影响植物生长的第一要素。考虑到S市干旱缺水的实际,为提升连心河沿线绿地管护质量,确保绿地浇灌到位,将在连心河沿线有条件的地方铺设管道24万米,实施喷灌浇水。
为进一步提升水系绿化管护水平,水系管理部门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护转变,通过奖优罚劣、末位淘汰等措施强化管护,着力打造“水系形象”。
在给出的这段材料中,能够通过对策词快速地找到答案要点,如“加强水系绿化管护的同时,重点对连心河两岸绿化水平进行提升”,这句话中,“加强”、“提升”就是对策词中的动词类;如“水系管理部门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护转变,通过奖优罚劣、末位淘汰等措施强化管护”,这句话中的“措施”就是对策词中的名词类。
上面这道题是咱们国考归纳概括题型中的一种类型。还有很多出题形式,比如让你归纳概括材料中的问题、原因、影响、流程等等,而面对不同的类型,需要运用不同的关键词,帮助我们从材料当中一是能够快速找到要点,二是能够把要点找全面,三是能够把要点找准确。
五、总括句写法
在申论非作文题目的作答过程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书写总括句的情况,特别是归纳概括题型的作答,总括句也占有一定的分值。因此,有必要学习归纳概括题中总括句的写法。
1、归纳概括题和总括句
归纳概括能力是申论试卷考察的基本能力,归纳概括题目是申论作答的基础型题目,可以说其他类型题目本质上也是对归纳概括能力的集中考查。
归纳概括题的作答思路为:总括句+具体内容。这个总括句,直接涉及总分结构的思路分,所以建议广大考生在作答上务必要保持科学理性,不可遗漏。
2、总括句的分类及用法
归纳概括题的总括句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为实写,即实实在在有要点内容。另一种为虚写,即没有实实在在的要点,而是保留总分结构。
例:请归纳概括近期渤海目标难以实现的原因。
实写:近期渤海目标难以实现是由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造成的,……
虚写:近期渤海目标难以实现原因如下:……
从二者的比对中,不难看出,实写显然会更好,既有结构分又有要点分。建议广大考生在做题中能实写尽量尝试实写,否则务必保证虚写。当然,如果实写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但往往自己的正确率又很低,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直接选择虚写,毕竟很多答案本身也是虚写,如果实写所占分数大多为2分左右。
3、总括句实写的方法
总括句的实写有比较多的方法,在这里介绍几种较为常用的方法,希望能为广大考生所用:
1.直接原文摘抄。如果原文中刚好有那么一句话可以涵盖所有的内容要点,仔细阅读反复琢磨,直接照抄即可。当然,这样的情况相对较少。
2.主体提炼法。即可以将主体进行适度提炼,成为总括句的实写内容。如2012国考真题要求概括进城务工子弟上学难的原因。可以将总括句写成:进城务工子弟上学难是由国家、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此处的国家、学校、家庭就是每个小点的主体。
3.分类法。即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如原因可以分为内外因或自然和人为,影响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现状可以分为成绩和问题等。也是一种可以选择的实写方法。具体举例参照“近期渤海目标难以实现是由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造成的”。
除此之外,就是最原始的,直接从各个要点间进行直接概括,提炼出一到两个词能够统筹驾驭所有的内容。这个难度往往最高,也最考验平日的总结提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