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辞”何尝不是一种“责任感”
工作中,领导有安排,下属即应承,达到了一呼百应、令出必行的高效和谐状态,当然好!
只是,我们也会看到有些人接受任务毫不犹豫,拍胸脯、立军令状,甚至唯唯诺诺,动辄表态“唯尔马首是瞻”!什么脑筋也不动,什么困难也不讲,接受任务爽快,落实行动不快,一追责任就耍赖!不去思考、不去落实、表面应承,事实不办,岂不轻松!?
我们偶尔还会看到另一种情形:有些人接受任务会问清情况、讲清条件、犹豫再三甚至要上一把尚方宝剑!否则,“对不起,请领导另请高明!”貌似搞得领导很没面子。有时候,领导为了调动这样的“杠下属”,要么“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要么“请将不如激将强”。领导是要费些心机的——也正因为如此:领导会不爽;献媚进馋者有机可乘。“出师未成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巾”。
专家常见,通才少有。下属总不是万能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却经常是意想不到,千奇百怪的。干部工作中遇到困难、障碍,有所困惑,需要指导、需要帮助支持也是常有的。领导工作中不是也有难题也有头痛的时候吗?从不遇到困难的领导干部,其上级恐怕难以置信,恐怕得给他的忠诚度、担当度打上一个问号!你是遇到难题绕道走了,还是从来就拈轻怕重,尽拣便宜事干呢?!
绕来绕去,绕出一个问题来:有个别干部确实接到了艰难的任务,超出专业范围、能力范围,接到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接到任务时提出“担当不起”“莫可奈何”“另请高明”。这样做可不可以?应不应该?是不是这样的干部就不负责任、不愿担当?!
不能一概而论!
有的,确实是推脱,是避重就轻之心在作怪。
有的,则确实出于对自身能力的准确认识和把握,怕耽误了工作,影响了大局。其实,也是一种责任意识——尽心尽力思考过、推敲过,怕“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明明知道领导是不满意的,自己是要挨板子的,还是“抖胆建言”“屈辱请辞”,这不正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精神气度吗?!
有些高级公务员、高层官员,因为自己的“不才”而辞去某些要职,甚至辞去公务员职务——弃官为民,挂冠归田。这不仅仅是一种勇气,一种让贤,更是一种美德!
我们不提倡畏手畏脚、前怕狼后怕虎,更坚决反对遇事推托,临阵脱逃。但也不主张莽撞行事,领命拍胸脯,出事拍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