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大脑和手
(2018-04-04 13:16:46)
标签:
杂谈文化 |
分类: 春之悟 |
文学与大脑和手
远离文学的日子并不遥远。
一年又三个月前还在读《世纪三部曲》,还在写作散文,还在思考文学的问题,甚至还有做作家的残梦。
可是,昨天翻开一本《卡夫卡随笔》之后发现自己不仅仅是远离了文学,更严重的内心里已经排斥文学了,对优美的文笔、浪漫的想象、抒情的描述不再感兴趣。浏览目录后还想认真读一读的书,才看了几页就了无兴趣。强迫自己读,没有用,注意力不能集中,即便名作、大作,也味同嚼蜡。因为正好是下午最疲劳时翻开书本,我以为是自己劳累了,精力不佳的原因。今天早上再一次翻开《卡夫卡随笔》,还是思想跑马车,东窜西跳。只好放弃。
最近一年来的阅读,我有了一个新的阅读理念:有些知识知道或者不知道无所谓;有些理论懂得或者不懂得无所谓;有些书,读或者不读无所谓!需要精读的书其实不多——我学会了迅速浏览,有时候翻阅一本书收获就是一个大略印象,例如:卡夫卡想象丰富、文笔优美,思想似乎已经过时!我真想了解一下:现在的青年人有几个读过卡夫卡,又有多少人读过鲁迅的作品集3本以上?
一年前,我开始放松抓大脑的进步。我觉得人生的得与失不仅仅是把大脑装满或者让思想飞起来就能决定的,而更需要锻炼一双灵巧的手、一双矫健的腿,这双手足以满足多少有点奢华物质的需求,这双腿奔跑起来能够跟进思想的速度!于是,我的阅读迅速地远离了文学,我喜欢经济学、管理学、哲学、历史学,喜欢直接源于实践又能继续指导当前实践的理论——哪怕其真理性值得怀疑,只要还实用!我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实用主义者、现实主义者,现世主义者。偶尔,有几次回归文学,那是在指导孩子背诵唐诗的时候解读几首小诗;在劳累的时候翻开了一部小说;在零碎的时间里阅读过几篇散文。那么一时兴起、一时片刻的浅阅读,真成了消遣文学!才不到一年的时间呢,文学与我渐行渐远。
回想一下远离文学的阅读有什么收获呢?
毫无疑问,文学曾经是开发了我的大脑,丰富了我的灵魂,提高了我的情商……可如今,我得去干活,去干活挣钱,养家糊口,去追赶那些早就把我甩下十万八千里的从来不读书的刘项子孙们。当我醒悟过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手竟然擅长的只是写写画画、敲敲打打了;自己的脚步竟然严严实实地被文学禁锢起来!抱怨自己的一句话似乎也沾染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文气:“百无一用是书生!”
有一阵子,我想:“必须在文学以外建设另一个思维系统——那就是经济学思维系统!”四年前开始涉足这个系统,但思路并不明确;一年前,致力建设这个系统,其时也没有提出“建设经济学思维系统”的明确目标;只到最近,好几次拿着文学书籍读不进去,又找不到合适的经济学、营销学、管理学书籍、时间路径的时候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必须实现转型:思维要转型,行为更要转型;由幻想到现实,又文学到经济,由书生到老总!!!
文学开发的只是大脑,现实需要自己有一双灵巧的手,两条矫健的腿。离开文学,就踏进了现实,现实离文学很远很远,比我心中的距离还要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