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十年后才明白:讲话原来不容易

(2017-10-19 17:18:09)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作文杂记

二十年后才明白:讲话原来不容易

 


我家三个月的孩子喜欢看电视,还是不是地对着电视:“诶、咦、呀、啊”。我母亲说:“宝贝会看电视了,还喜欢跟电视‘侃’呢!”我仔细观察了几次,还真像那么回事。我记得我家老大是六个多月的时候就会喊:“爸爸爸”,八个月大的时候正式会叫:“妈妈”的。从孩子的成长来看,会讲话实在不是什么难事!


我参加工作初期,有一段时间从事文秘工作。有一次,领导作完报告后回来,一见我就调侃:“……你想憋死我呀,你!害得我一口气念下去差点没气了。怎么一句话写了一百多字……”那时候爱看点小说、诗歌、散文什么地,对作报告几乎一窍不通。有文秘高手得知我写的讲话稿竟然差点儿吧领导念得气都接不上了,就给我出点子:有时间多读《求是》杂志的文章,见到好文章就认认真真研究透它的结构,下苦功夫把它背下来,背上十几二十篇你就熟悉领导讲话、调查研究一类的文章了!


我试着按文秘高手的指导去做了。受益匪浅,政策水平高了,结构稳了,材料多了,句子短了。但,对领导讲话的语言奥秘还是不得要领。时不时地会玩玩“文学语言”,之所以没写出“诗歌体”的报告来,恐怕只是因为我不会写诗。好在领导通常并不完全照着稿子念报告,我得以滥竽充数,做文秘工作五六年。


后来,遇到一位脾气有点怪的领导。他有两大嗜好:一是爱口述文章;二是爱喝酒微醉之后口述文章。我第一次见他时他就说:“小……跟我当秘书也容易,也不容易啊!容易就是我不会要你给我写讲话稿、发文章;不容易呢就是我对文章要求高,特别高!因为我是高考拿了两个第一名,考干又拿了两个第一名的。高考我语文差不多是满分,全县第一,恐怕全市全省也能算第一;我数学也是‘第一’,倒数第一,不过比张铁生强一点点,我没交白卷,我估计是判断题蒙对了几个,听说得了3分。我没挨上大学的门槛。要是我进了中文系,中国就多了一个作家!不过,也好,市委多了一个笔杆子。我高考没考上,公社书记晓得我笔杆子厉害,就请我去当招聘干部。当了招聘干部,考国家干部了,我就只考了语文,毫无疑问,就是第一名,遥遥领先的第一名,满分!别个两门加起来没有我一门的分子多。数学嘛,我是免考,因为上午考完语文,中午分子出来了,县里面领导就确定调我到办公室写材料,数学就免考了——数学免考,免考就是第一嘛,哈哈哈……”我看得出,领导醉了,我觉得醉得厉害,满口胡话大话。当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没有禁酒令。


“两个第一”也不完全是吹的,我跟他跑了不到半个月就见识了。半个月里,他几乎天天中午、晚上都要喝酒,几乎都要喝到微醉或者大醉,醉了他不写诗,他说:“我又不是李白,醉了写诗李白第一,醉了讲文章我第一!”他第一、第二我没心思琢磨,我琢磨得最多的是怎么逃脱他的“魔掌”,因为他一醉了就要“口述文章”,我就得老老实实坐在旁边做记录,做整理。他抬起头来就妙语连珠,趴到桌上就鼾声如雷。我却不敢走人,因为他会猛然间他起头就噼里啪啦起来,说的不是醉话,是文章,锦绣文章!好在每到晚上两点,她年轻漂亮的夫人就会打电话,查岗,喊他回家。而我呢,“你、你,明天早上七点半以前给我把文章整理好,交到打字室去,八点钟跟我出去调研。我先回去睡了!”如此这般,半个多月,他是天天舌颤莲花,我是早晚晕晕乎乎。但,成果丰硕:不到20天,我帮他记录了15偏口述文章,一个月内全部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出来!


我记录的速度比较慢,难以跟的上“两个第一”领导的“口述锦绣”,二十天不到,被他“调了兵”,办公室领导另遣名将跟他跑。不过,十几个日日夜夜的伴随还是建立了感情,正如他经常说的:“领导干部也是人嘛,我就是讲感情!”大概一年半后,“两个第一”荣调省城某杂志社任副主编(又一年后又任主编)。他临走前,跑到我住处(我住领导楼下),要我准备两瓶好酒,教我写写文章。秘诀就是一句话:“平常怎么讲话的就怎么写!”还说刚来的时候发现我书生气重,特意搞“口述文章”教教我的!你信不信,反正我信!记得那天也是醉了,他喊着我的名字,拍着我的肩膀说:“我就是脾气不好,李白也是脾气不好,看不惯就要吼他娘……明天就要走了,没人送我,明天你要来送我啊,以后到了省里要联系,有好酒喝,想发文章就寄给我……”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思考了一年多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我明白了文章应该明白如话。那是我对于文章用语的第一次“开悟”。


去年年底,有个在基层工作的老同学打我电话,要我帮他写几篇文章,完成发稿任务。说:“你那些口水话不知怎么就还能发表,编辑眼睛……帮帮忙啊,也给我写几篇‘口水体’……”那时候,我才真正了解我的大作在读者眼中就是“口水体”,多亏老同学真人面前不说假话!近一年来,我在思考,在努力,争取解决“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问题。只是,二十年来养成的行文习惯,要改掉,谈何容易。再说,方向也不明确,标准也不清楚……上个月,清理旧书,找到一本十几年前买回但一直没有看过的关于文学语言的书,关于文学语言的观点是:“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既是文学的形式,也是文学的‘本体’,如果文字不能完美地表现再现内容,不能吸引读者,不能引发读者的再创造,那就谈不上是好文章!”该书重点介绍了“文学语言的创作方式”。看着看着,我入了迷,一次“渐悟”开始了!别问我是什么书,秘笈呢!等你也踏破几双铁鞋以后再来请教,或许我会告诉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