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的流水账(三)
(2013-08-04 11:32:36)
标签:
人生杂谈文化杂论 |
分类: 杂感流水账 |
杂感的流水账(三)
1
何为文人?
是不是认字多的?是不是会写文章的?是不是会吟诗画的?
如果仅仅是玩味文字、文学、文化的话,就都不是!
文人应该是“儒”,是觉悟了,进入了“居仁由义”状态的“儒者”文人的文,不是文字、不是文化,而是文明,这个文明还有规定的范围,这个范围就是“儒道”!
除了儒道以外,还有佛教、道教的道。不同的修道得道者分别称为“圣人”、“菩萨”、“神仙”。
最高境界是“三教合流”、“三教皆通”的“大师”,这是文人中的精英,是圣贤中的圣贤!
通俗地讲,文人至少应该是觉悟到了“儒道”的人。
否则别自称文人,玷污了文人,也玷污了中华文明!
诸如我辈,充其量只是个“文学之士”,离文人还很远很远。要简单点,那就自称“文调子”吧,这既是调侃也是事实!
三教皆通是高难度的,一般人达不到。
看破红尘可能,跳出红尘很难,留恋红尘是实。那就做不成道士神仙,也做不成僧人菩萨。但是,做个儒生并不难,难的是进入“居仁由义”的境界。
既然生而为人,就要有点志气,有点精神,有点毅力,坚持不懈,坚忍不拔地朝着文人的境界迈进吧!
2
人类有三种不同的高境界:圣人、神仙、菩萨。
儒家的最高境界是:圣人。
道家的最高境界是:神仙。
佛家的最高境界是:菩萨。
修身,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就是做儒生,就是向圣贤看齐。
参禅悟道,是道士的日常事务,悟了道就可能成仙。“老神仙”是对得道高人的尊称!
斋戒念经,是和尚的基本功,到了无欲无求、普度众生的境界就成了佛。
文人,要学的不仅仅是技艺,更重要的是修身——其实应该是修心,只有这样才可能提升心灵的境界,才有登堂入室,臻于圣贤之境!
很多文调子孜孜以求的是文法技巧,纹饰修辞,这是舍本逐末,是永远也做不到“文人”的!
3
直白之言、坦诚之言,毫不雕琢纹饰的语言,也就是质朴之言是最真诚最动听最有感染力的语言!
有些语言之所以文采飞扬,激情澎湃,感人至深,那是因为言语者心中已经包蕴了无限文采,已经掀起了情感的狂澜,他自己对说描述表达的事物、情理就理解至深、领悟至深。绝不是在语言文字上雕琢的结果。那样的言语,看似繁花似锦,波澜起伏,灿烂辉煌,但在文人心中“本来如此”!
装模作样而显示的文绉绉的文章,文过饰非的文字,只能然人心生厌烦,嗤之以鼻,甚至会让人作呕!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是自己的感受,旁人、外人、路过的人、关注的人……他们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只要是一个嗅觉正常的人都会感觉“兰馨扑鼻”!文人和非文人的感觉,这个文人和那个文人之间的感觉,都是这种状态。
4
以上为对“文人”,对“文调子”,对“挂羊头卖狗肉”的一点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