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悟性

(2013-08-04 09:41:19)
标签:

人生

杂谈

分类: 人生百讲

说悟性

——人生百讲之三十五

 

1

 

经 常听到老师、长辈或者有点文墨的人们夸奖:这个人悟性好,那个人悟性好。听多了也就有了些“感悟”:所谓悟性原来就是说的对知识、技能的接受、领会,通常就是脑瓜子好用,人聪明——是从智慧这个层面。

少有人夸奖我悟性好,但愿别后有人夸奖,有人嫉妒就好!就凭这样的心态,我知道自己离“开悟”还遥遥无期,除非“恍然大悟”!

昨夜,辗转反侧,以为自己又有什么要“开悟”了,兴奋得久久不能入睡。

结果,不仅不能等来什么“开悟”,而是发现自己悟性真的很差——难怪没人夸奖我——活到四十岁了,还是红尘迷醉眼,满脑子混沌,不要说“开悟”就是要有所创新也是难上加难的。

三岁的宝贝睡在我旁边,她倒是每天都有新发现,每天都是欣欣然,我也对她的成长进步夸赞不已。但我基本上不评论她的“悟性”,我怕“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误导了下一代。害人!

2

 

最近几年来有了闲情,也有了悠闲的时间,读儒、看道、悟佛,多少有点心得。

比如,儒释道三家都是有所谓的“根本”和“终极”的,只有对根本和终极问题的领悟、参透、践行才是“悟道”、“开悟”。

对天、人、生、死、欲、意、德、行的本质的认识,对天、人、生、死、欲、意、德、行的规律的掌握并且按规律办事,做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才叫做“开悟”!

在追求开悟的过程中,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实践的过程、创新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有所突破时的那种“恍然大悟”还不是终极的“开悟”,只能叫做有所领悟、有所感悟、实际上是在自己原有的知识、认知、技能基础上有新的认识和收获。

我把对根本的、终极的问题的“领悟 ”、“开悟”、“觉悟” 叫做:道之悟。

把自我认知的突破、创新,把参悟过程中的前进、突围这一类的理解、领悟叫做:术之悟!

术之悟,人人都有。

道之悟,圣贤才有。

悟“术”者,学业精进,学有所成。

悟“道”者,心胸开阔,经世济民。

从悟“道”——对根本、终极的认知和践行这个角度来说儒释道三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孔子师老子,所以儒释道在国学体系中,在大儒先贤的学术和思想中经常参合溶解,互补互益,一通皆通。历史上就有“三教合流”。

 

3

 

儒的最高境界是:居仁由义,天人合一。

释的最高境界是:无欲无求,普度众生。

道的最高境界是:物我两忘,返璞归真。

无用论哪一家哪一派的最高境界都不是所谓的技巧、能力、智慧,也不是指方法、过程、凭借。都是指的在对道——天道、地道、人道——的理解的基础之上而构建的一种“心灵境界”!

因而,所谓“开悟”,指向的一定是“道之悟”!

那么是不是要达到最高境界才是开悟呢?

是,也不是。

所谓是,是指要想得道成佛,就要进入最高境界。

所谓不是,是指人们所要参透、领悟的根本内容、终极内容是分成多个方面的,按照知识能力的获得规律不可能同时地完整地领悟天、人、生、死、欲、意、德、行这些问题。对单个问题的本质、终极的领悟也就是“开悟”,在此基础上对两个、三个方面的融合理解也是“开悟”。这也就是圣贤、高人、佛也是有不同层级的并且是可以不断提升的原因。

同样是“最高境界”,有的是感知到了,有的是践行其道了,有的是始终践行,有的是偶一为之,所以同一境界之中也有层次,也有高低。悟的最高境界不仅仅是认知,而是知行合一,是持之以恒,是行而有效,行而有成!

 

4

 

开悟的方法、途径当然是知,是行,是知行合一!

道,蕴涵在万事万物之中。“条条大道通罗马”,悟道的方式方法、途径凭借各不相同。但不断学习、积累,不断思考、领会,由“术之悟”进入“道之悟”的过程是始终如一的!

从“开悟”、“得道”、“成佛”的意义上来说“人人皆可为尧舜”是完全可能的!

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在实践。这就是一种修行之道。文人要想“悟道”,这是一条千古不易的大道!

能够由文学之道进入“开悟”的境界吗?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无论是趋向儒道、释道、道道都是可能的!儒释道,归根到底都是“人道”,文学就是“人学”。由人之学,通向人之道,不仅仅是可能,而且是捷径!

 

5

 

人,生而有欲有意,欲、意互动,就构成了人生的动力源。正是因为欲与意这一对天然的矛盾体的交织互动、相互促进,人生就必然地有了形而上或形而下的趋势和动能。也就有些人获得了追求“开悟”的原动力,也就有了圣贤将相。也正是这个原动力的驱使,人分三六九等,有的超凡入圣,有的堕入红尘俗世,有的被打入地狱。

追求“开悟”的出发点是“人”。人,包括自己,也包括异己。异己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绝不仅仅是指朋友或者敌人。人生天地间,“人学”就包含了天、人、生、死、欲、意、德、行这“八大基本元素”!

追求“开悟”的归宿点是“为人”。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传道授业,解疑释惑,促人“开悟”,就是“普度众生”。

研究人生,就必须参悟透彻天、人、生、死、欲、意、德、行这八大基本元素的性质及其组合互动的规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