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而不惑就知足
(2013-07-21 23:14:04)
标签:
人生思考文化杂谈 |
分类: 不惑以后侃人生 |
五十而不惑就知足
——不惑以后侃人生
四十岁那年,不知天高地厚更不知道孔夫子的斤两,竟然慨然叹息“四十二不惑”!紧接着就写了一个系列的杂谈,叫做“不惑以后侃人生”,洋洋洒洒四十来篇。计划写满五十篇就修修补补、拼拼凑凑去出书。
写着写着,就发现哪里到了什么“不惑”境界啊!实在是困惑多多,诱惑多多!且不说神秘高深的自然科学,也不讲功名利禄,就说说美女和书本吧,到了街头,特别是六七月间上街看见差不多只剩下丁字裤还在身上的性感美女,就是心旌摇曳啊!看不懂的书多多,想买回来一读再读的书也是多多地!
年过四十,人生道路说曲折它就顺利,说顺利它也曲折,也就是说虽然比不上洞庭湖的麻雀,也还是经历过风雨的,还常常暗自庆幸不是麻雀——不然早就被农药毒死了!正因为是人,也还算聪明,好歹也在活到四十岁完成了人生半辈子的任务!自己也觉得不是八面玲珑也应该不再稀里糊涂了,所以也就大侃起“不惑”来了!
不侃不知道,一侃吓一跳,自己知道得太少,还总是被欲望驱逐,诱惑迷倒!倘若说四十来篇侃的是不惑,接着完全可以问出四百、四千、甚至四万个诱惑来!这样,怎么敢说自己就“不惑”了呢?
按说,现代科学、哲学比两千多年前是发达了千倍百倍不止了。我们也应该比孔夫子知道得多得多,可为什么孔夫子能说“四十而不惑”,可我却不能说呢?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人类的已知世界就像一个圆圈,圆圈内是已知的,圆圈外是未知的,圆圈边线就是“未知点”,已知的范围越小圆圈就越小,边界线就越短,接触到的未知世界也就越小!这样来看问题,我多少又有点飘飘然起来……
最近,自己带了几个学生,讲授公务员面试的知识。教学中发现孔子所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学相长”、“有教无类”、“学而时习之”、“举一反三”等等的教学思想对我这个学师范专业的人来说也还需要反复学习领悟,还未必就真能通透!至于其“仁政思想”、“忠恕思想”则更是博大精深,自己的认识怕是还仅仅停留在字面理解上——想想孔子十几年周游列国的实践感悟岂能是我等浅薄之辈轻易可以领悟的!通过带学生,通过侃人身,我总算又一次感悟了自己的浅薄浮躁、孔子的博大精深,这也算是“一得”吧!
还好,所谓“侃”就有“调侃”的意味,“调侃”就可以诙谐、幽默、戏谑,可以把自己的浅薄拿出来晾晒!还是继续侃侃吧,晾晒自己的无知、浅薄,或许可以使自己逐渐地有知,逐渐地深刻。
孔夫子,乃圣人,圣人到了四十岁才“四十而不惑”,这话也是三十年后才说的!
我当然是凡人、俗人,倘若能五十而不惑,甚至六十而不惑,就应当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