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识的维度
(2013-04-07 11:39:23)
标签:
学习思考文化 |
分类: 春之思 |
谈学识的维度
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年代,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是一种理想、追求。也许有全才、通才,但更多的是专才。如何衡量一个人的学识水平呢?社会上有各种学历考试、达标考试、职称考试、资格考试,但具体到一个人来说不可能把自己所有的学问都拿出来考试一番,各种考试也不能用来检验每一人。总结多年来学习的经验,笔者认为对个人学识的考量应该注重“八度:专度、广度、深度、精度、高度、能度、新度、创度。
专度:即学识的专业化程度。强调精于一艺。随着当代知识技能的高度专业化,要穷尽一个专业、一个门类的知识都是十分艰难的。有些专业,凭借个人的能力即便穷其一生也未必能穷尽一门学问。比如医学的各个分支,脑外科学、脑神经学等等。
广度:有很多学科都要求“一专多能”。狭义的理解是在专业领域内对相关学科有所了解,比如在医学领域不仅仅是钻研脑神经科,骨科、血液科、脑外科等等都应该有所了解。广义的理解,作为一个专业人士还应该学习一些非本专业的知识。如学医学的学习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心理学甚至化学、文学、管理学等等。通常我们在侠义上衡量一个人的学识广度。
深度:是指对专业知识难点、疑点、要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专业学科知识的边缘性、前沿性、综合性、交叉性知识的掌握程度。没有深度,就无所谓专业知识!所谓的“砖家”大抵就是指这一类的人们。
精度:既指对专业学科知识掌握的精确度,也指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精确度是灵活运用的前提,灵活运用是对精确度的发挥。有了深度未必就有精度,精度也不代表深度。
高度:专指综观全局、高屋建瓴的知识境界。比如行政工作者能够站到全国、全省、全行业的高度来观察和分析得学识;再如对全球化观念的深刻理解和运用;等等。所谓的大局观念、全球观念、学科制高点等等都是指学识的一种境界。高度是建立在专、广、深、精的基础之上的。
能度:就是把学识转化为技能、能力的程度。纸上谈兵不能说是有学问!只有把学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才能称其为学问家、专家,才是真才实学。要把学问转化为能力需要实践,需要智慧,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做学问容易,成专家就很难!
新度:专指对专业新知识、新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能不能站在学科历史的前沿。能够站在学科历史的最前沿看问题、想事情就具备了开拓创新的基础。
创度:专指开拓创新的能力,创新能力,研发能力。也就是创造力。
在学习型社会中,自己有几斤几两?不妨按照这“学识的八个维度”自测一下。这样不仅仅能了解自己的实力,更能明确学习的方向,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