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知懈怠与精神领域的组织缺位

(2012-09-07 17:55:19)
标签:

人类

文化

国民

素质

思考

分类: 春之思

认知懈怠与精神领域的组织缺位

 

从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体的角度来看,人的懈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认知懈怠、实践懈怠、思考懈怠。一般地人的懈怠起始于认知懈怠,突出表现于认知懈怠。

“认知懈怠”是对一切事物都了无兴趣,懒得去认知、观察、研究周边的事物,而处于一种心理麻木排斥新知识、新事物、新实践的状态。就像午睡之后被吵醒,还昏昏沉沉地只想睡去,别的什么都不想,也想不起来。这样的认知懈怠在很多人身上都存在甚至还十分突出。认知懈怠的出现直接导致实践懈怠、思考懈怠,是懈怠的基本状态、起源状态、初始状态。认知懈怠必将导致人心的消极、人生的消极。

案头上摆着一本应该看且估计也比较好看的书,可是摆了十天半个月了,还是懒得去翻开;有一篇重要的文章,好久以前就有了写作的灵感、思路、框架,就是懒得动笔去写;有一种社会现象,严重地干扰了工作——当然还是不至于或者不严重地危机到自己——就懒得去思考、研究,更不要说什么解决;明明对当前的生活状况不是十分满意,似乎也有更上一层楼的途径,但是必须去理清一些思路、关系,必须去行动,那就得过且过吧——目前的状况也差不到哪儿去呢!还有,已经四十岁了,还读什么书咯,读书是年轻人的事;电脑就更加不要去学习了,能够开机、能够用鼠标点开新闻网页、游戏网页看看、玩玩就足够了;事业,干了二十几年都搞不出什么名堂呢,四十多岁的人了,还想成就什么事业咯;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总是有赶不上的别人,读不完的书籍,学不到的技能……上述的种种念头中只要有那么一种两种,只要有“懒得去理睬”的念头,那么一个人就陷入“认知懈怠困境”之中了!

人,一旦陷入“认知懈怠困境”,就意味着停滞不前,向后转了——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们通常所说的“学识都退回给老师了”;“老来学鼓手,学来不长久”;“都老大不小了,还学习干什么!”等等心态就是停滞、倒退的标志,一个人只要有上述心态,肯定就处于人生的“原地踏步走”或退步状态。这样的状态于个人成长、家庭和谐、事业发展、社会进步都是十分有害的……一个没有希望、没有前景、没有规划的人生、家庭、事业、社会,会有美好的未来吗?

人之所以会陷入“认知懈怠困境”,一般是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还要前进,前进对自己已经失去了吸引力。是的,人生为什么还要前进?初生的孩子不会懈怠,是因为世界太奇妙,他们什么都想知道;成长的青年,什么都想知道,是因为自己还年轻,前程似锦,有的是梦想和追求,有的是时间和精力,有的是享受的急切需求;中年人不懈怠大多是因为责任,对家庭、对事业、对社会的责任感……人过中年或者不惑以后,进入了小资阶层以后,似乎已经志得意满了,似乎什么都难以诱惑自己再去追求了,似乎怎么折腾也无益于人生了,于是陷入“认知懈怠困境”。且一旦陷入进去就难以自拔。比如打牌赌博、酗酒成性、沉溺癖好、慵懒无为、昏昏欲睡、淫逸无度……

能够给年过不惑的懈怠者们开出一道处方而让他们振作起来到达“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状态吗?建设学习型社会,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都需要这样一种动力机制。这样的动力机制仅仅依靠个人的主观努力、心理调适肯定是不行的。即便某些个人可能终生保持“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状态,也很难保证其追求的目标、前进的方向是积极有益无损于人的,是健康向上无害于社会的。

看来,在个人精神领域里也存在一个“政府缺位”、“社会缺位”或者“专家缺位”的问题。别简单地以为这是一个“个人励志”、“心理激励”的问题,关于励志的书籍已经汗牛充栋;关于心理激励的“大师”也已经多如牛毛!这是一个人类智慧、智力资源的深度发掘、持续利用问题,是一个系统的激励机制建设课题。遗憾的事我们很少有人关心、研究,而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工作则似乎还处于“口号”阶段——当然至少“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的口号还是有了……

组织在个人精神领域的缺位,除了认知领域以外还有哪些呢?“实践懈怠”、“思考懈怠”和“组织缺位”有联系吗?

如何建立健全一种全社会的“勤勉激励机制”,在全社会形成“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奋发有为风尚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