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思维流派
(2012-07-22 14:37:56)
标签:
官场感悟人生思考文化 |
分类: 官场感悟 |
负面思维流派
——官场感悟之八十三
负面思维,就是通常讲的消极思维。主要特征是思维的方向朝向反面、低落、无为、应付、无奈,有着向坏的趋势。本来,负面思维和正面思维——积极思维——比较,都是常见的思维方式,无所谓好坏、对错、是非。从思维的全面性来说,没有负面思维就考虑得不全面、不科学;没有负面思维,一旦遇到突发事件、紧急事项就会毫无准备,措手不及。在作规划、设计时,要开展全面、深度的思考,我们强调这时候一定要做负面思维——这有利于权衡利弊,有利于应对危机,有利于预防突发事项。
但是,负面思维一旦成为思维的常态就会导致思维的“质变”——使人的思考长期关注“负面”现象,沉寝与负面状态之中,从而鼠目寸光,悲观失望,斗志全无,甚至消极厌世,不可救药!对人生、对事业都造成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负面思维的一般现象、一般特征、一般后果已经为很多心理学家、成功学家所反复揭示,也已经被人们所熟知,本文不再赘述。这里主要讲三种并不被人们注意的特殊负面思维情况。
一是负面政治思维。比如探讨行政体制改革、探讨反腐倡廉、探讨民主法治建设等等政治问题时,现行体制急需改革基本上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如何改革呢?公认的改革路径主要有两条:其一是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其二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很多人对这两条路径提出质疑,但是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第三条道路被设计出来。“政治改革”整体上陷入“被质疑状态”,似乎走哪一条道路都有阻碍、有风险、会破坏、会“变质”!甚至于一些学者的探讨竟然忘记了改革是要实现“天赋人权”、“以人为本”的本来目的,出现了为路径而讨论路径的情况。负面政治思维的直接影响就是让现实停留在公认的“不理想环境”中,使政治改革陷入犹豫徘徊,不知所往的境地。
二是负面经济思维。一方面大声疾呼经济要发展,分配要公平,生活水平要提高;一方面又对市场经济、对资本、对私有制提出种种责难和质疑,明明白白地清楚不能走苏联的老路子,不可能返回到“一大二公”的计划经济时代,却又在为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施加舆论压力,设置障碍。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既得利益、集团利益就留恋已经或者正在革新的制度、体制,甚至成为改革、建设、发展的畔脚石、阻碍者、对抗者!在批评公有制、批评国有企业的人们中也不乏留恋公有制、国有企业的人们。改革的执行者、推进者们也因为预测到前景于己无益甚或有害,而放松了力度,放慢了脚步——因为前程未卜而陷入了“负面思维”的论战中!
三是负面文化思维。国学未必都是好东西,西学中肯定也有坏东西。文化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路是早已明确并且为实践证明了是正确的。但是执行起来,落实起来,却总有“文化的侥幸主义”和“文化的怀疑主义”在作祟,好像不把国学中的垃圾拿出来做现代人的思想肥料,就是违背祖宗,忘本卖国!倘若不把西学中的精华再拿出来批判、论证、验证、试验、考究一番,就成了崇洋媚外,洋奴主义!于是一百多年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总是占据主流、主导,现实情况如此,内心世界亦如此!改革、复兴、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事业的大业也在负面思维的“明日复明日”中“万事成蹉跎”!
“负面思维”已经形成一种思想潮流、一种思想流派——称其为“负面思维流派”吧。这一流派是各个不同领域,各种思想流派中的“负面思维分子”的集合,这一流派的成员以政客、官员、国企老总为主,自称精英的海归、草根也有不少积极参与其中。这个流派已经成为改革、发展、进步的重要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