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性 道德 知识的迷惘

(2012-05-22 23:55:28)
标签:

人生

思考

智慧

文化

分类: 春之思

品性 道德 知识的迷惘

 

我崇尚“品性、道德、知识”,不断追求加强这三方面的修养,并且总是把他们作为追求成功、幸福、名望、快乐的基石。

但是,我不能十分清晰地辨别哪些知识真正科学和有用,那些品性能够更加促成我的成功和声望提高,那些道德是真正高尚的美德……

从小父母言传身教的、老师悉心传授的道德准则,到了社会上很多是没有益处甚至有害的:比如“诚实”,谁敢如实向纪委报告单位上超标发了几千块钱的年终奖?保管你会成为众矢之的!再如“忠厚”,虽然组织上强调“不让老实人“吃亏”,可多年以前“老实”就是“傻帽”的代名词了!现在,老实人依然吃亏,且吃了亏还没法说——怕别人叫“傻逼”!再说“不要迷信”,可咱县县委大院的选址和动工都是看了风水、选了时辰的!还有人传说“天文台”还在为一些大人物观看“天象”,真希望是谣言就好了……

别以为我才十几、二十岁!年少轻狂缺见识——已经老大不小了,四十出头咯……早该“不惑”了,可还是迷惑多多——好在诱惑确实不多了,除了想做个“蠹虫”钻到好书堆中狂啃猛嚼,别的欲望并不强烈。

四十年来,读书不多但也不少,文、史、哲、数、理、化累计也不少于一千册吧!先说说“数学”,直接有用的就只剩加减乘除了,还多亏三十五岁那年学会了打打小牌,赌赌小博,拿来算算输赢的钱数,顺便也是锻炼脑筋。不然,可能只有教孩子数数的时候才派上了一点点用场。再说“历史”,只有播放了“戏说乾隆”一类的电视连续剧以后,朋友们偶尔聊天做影评时,我偶尔也能够用所记的历史知识来插插嘴。可是往往还是要惹出笑话来,因为我说的和戏上的相去甚远……说“化学”就真是我的悲哀了,有一天老婆要我说说怎么辨别“苏丹红”、“漂白米”时,我一片茫然。老婆只谑——“书呆子,怕是哪天中了毒你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呢!”哈哈——老婆讲了一个病句——这可能就是我学习汉语言的用途了!

知识没什么鸟用也就罢了,可有些所谓的知识还害人不浅!比如人权呐、宪政呐、民主呐、自由呐、政体呐什么地,不懂得多好!“眼不见,心不烦”哪——不是说“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看得见”嘛——不懂得,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就管他娘的去了……

品性,本身是个很“自我”的东西,也是很“隐蔽”的东西。自己有什么样的品行,只是决定自己的事业、爱情、家庭、人生什么地,对家庭有影响,跟社会则没关系!可几十年来一谈品性就提升到了“人生观”、“价值观”、“哲学观”或者“党性修养”之类高深莫测的层次,其实品性还不就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刚毅果决、勇于担当之类的个人的心理素质、心理品质嘛,何必搞的玄而又玄……“党性”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我看了不下二百五十人的“党性修养报告”,大多数不知所云。少数“有些内容的”呢,不是抄袭来的就是网上下载的——共性倒是很突出“拿来主义”!估计在看二百五也不过如此!

自己是老了,再修炼什么品性都难以成为再世潘安了。只是孩子还小,还不到入党的年龄,不知要如何培养品性才会具有“有价值”、“合潮流”、“受待见”、“得重用”的品性。就按着老一辈传下来的规矩,着力培育“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品性吧——虽然现在具有如此品性的人是不吃香的。但愿,十年、二十年后“人性复归”,孩子又恰好能够赶上个品性淳朴的好时代吧!

祖父母、父母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连开个小店赚点小钱都觉得不厚道,赶场天去卖个罗卜白菜收了熟人的钱也觉得“羞愧”。实在淳朴敦厚得可爱、可敬、可叹——他们的憨厚也就成了我这个不肖之子“的道德基石”。也就是凭着这块道德基石我风风雨雨地在离农村很近很近的小城镇里闯荡或者说流浪了几十年。几十年来,祖父母逝去、父母亲老了,他们的同辈都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社会上流行的是“零诚信”、“道德堕落”。自己呢?年纪不大,心却已经老去——什么政治交易呐、良心交换呐、一夜情缘呐、结党营私呐……都格格不入了,完全不像八十年代末期学跳舞那阵子:看着看着就上了路,就入了迷了——现在可不是入迷,而是迷惘了……

品性、道德、知识这三样应该是人生的“立身之本、处世之基”。可活到四十出头了,还真不能十分清楚地辨别其好坏、真伪、美丑,还不知道该在这三方面确立怎样的标准、目标来教育和培养孩子……

真是越活越糊涂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